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国学语录/礼记·学记《必也听语乎》解读、赏析

礼记·学记《必也听语乎》解读、赏析

163 必也听语乎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必也听语乎注释】①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②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必也听语乎译文】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以满足应答学生提问的需要,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答。当学生提不...

163 必也听语乎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必也听语乎注释

①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

②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答。

必也听语乎译文

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以满足应答学生提问的需要,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这种人不够资格当教师。当教师的人,一定要善于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能够予以解答。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老师才加以开导;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

赏析

本段选自《礼记·学记》。学高为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博学多才的。读死书,不过像一只口袋,用来盛装别人的东西,如果不管装进去的是些什么货色,也不管是否能为自己消化吸收,是否变作创造力的源泉,都值得炫耀的话,那么在另一只巨大无比的现代化“口袋”(计算机)面前,读死书的人是不是会觉得有点无地自容呢?所谓“记问之学”,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先贤认为,读死书的人不配当教师,这是先见之明。然而,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一些自以为恪守传统的“学者”,把能背诵多少古人的篇章当作“学问”,并以此自居“权威”,却从来没有在哪方面表现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谈得上一点创造性。这是我们今天教书育人者应该引以为鉴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