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国学语录/《圣人处无为之事》解读、赏析

《圣人处无为之事》解读、赏析

230 圣人处无为之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

230 圣人处无为之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处无为之事注释

①恶:此处指丑,与美相对立。

②不善:不善即恶,与善相对立。

③有无:指具体事物的有与无,或发生与未发生。

④倾:此处为“高”与“下”的互相对立与互相依存。另一本亦作“高下相盈”。

⑤音声:音是发音之初的声音,声是发音以后的余音。和:音与声的对立统一。

⑥恒:经常的、普遍的、持久的。

⑦圣人:指富有智慧而通晓自然,且有高尚品德的理想人物;或是有所作为的统治者。

⑧弗:不,用作否定词。恃:依靠、依仗。

圣人处无为之事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现形,高与下相对立而倾斜,音与声相统一而谐和,前与后相对应而呈现秩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方式来对待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进行干涉或始创;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也正因为不居功自傲,其功绩就不会消失。

赏析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但学者们对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高度认可,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老子认为,宇宙间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此语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以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此语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只是描述不同的对立面使用的不同概念,意思大体相同,均是指相比较、相对立、相对应、相统一的意思。

第四句,“无为”一词,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规律而为。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辩证法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期望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老子哲学中含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意蕴。

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中外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而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转化,他把它看成自然的根本性质。老子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高度概括,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与不善、美与恶、是与非、强与弱、成与败、祸与福等。自然和社会本来就是辩证的,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毋庸置疑,在中外哲学史上,老子辩证法及其影响值得高度肯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