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国学经典/《荀子》经典名言解读

《荀子》经典名言解读

《荀子》27句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卿。曾游学于齐,并在稷下讲学,取得稷下首领地位。继赴楚国,用为兰陵令,著书终老。荀子善于学习,能汲取各家之所长。他反对天命鬼神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和孟子“性善”说相对应,他认为人性生来是“恶”,“其善者伪也”,须有“师法之化...

《荀子》27句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而号卿。曾游学于齐,并在稷下讲学,取得稷下首领地位。继赴楚国,用为兰陵令,著书终老。

荀子善于学习,能汲取各家之所长。他反对天命鬼神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和孟子“性善”说相对应,他认为人性生来是“恶”,“其善者伪也”,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方可为善,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中《劝学篇》最为脍炙人口。“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冥冥之志者,无 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皆其中名句。在《王制篇》,他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予后世统治者以很大的警示。他还提出“公生明,偏生暗”,要“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在修身方面,他主张“崇人之德,扬人之美”,“与人善言”,认为“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是非非谓之知”。相信值得相信的,是信;怀疑应当怀疑的,也是信。尊重贤者,是仁;鄙视不正派者,也是仁。适当地言说,是智慧;适时地沉默,也是智慧。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篇》

学不可以止息。青色从蓝色中提取,色泽比蓝更青;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寒。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篇》

木材用墨线量过,就可以裁直;金属刀具经砺石的打磨,就更加锋利。君子博学而且每天反省自己,就更加智慧聪明,行为不发生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篇》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不如片刻的学习;我曾经踮着脚远望,不如登到高处去看。登高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别人离很远就可以看见;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别人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腿脚利索,但能够行达千里;借助舟船的人,不是游泳技术高超,却能够横渡江河。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篇》

肉腐败就会生蛆,鱼干枯就会生蛀虫,懈怠散漫忘了为人准则,灾祸就要发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不积累小半步,不能到达千里;不聚集小溪流,不能汇成江海。千里马一跃,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行十日之程,不放弃总会成功。如果刻几下就停下,就连朽木都刻不断;坚持不断地雕刻,金石都可以镂成。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篇》

没有深远的志向,就没有昭明的智慧;不专心致志地做事,就没有显赫的成就。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篇》

反对我而且恰当的,是我的老师;认同我而且恰当的,是我的朋友;谄媚阿谀我的,是我的敌人。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篇》

能够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是智慧;否定对的,肯定错的,是愚昧。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篇》

(做一件事)虽然身体劳累,但能教我心安,就去做;虽然利益少,但能秉持道义,就去做。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篇》

道路虽近,不行走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去做不会成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荀子·不苟篇》

君子宽厚但不怠慢他人,廉洁而不伤害他人,善于辩论却不与人争执,明察事理而不偏激,立身正直但不盛气凌人,坚强而不凶暴,柔顺却不随波逐流,恭敬谨慎而且能包容。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篇》

君子推崇别人的品德,彰扬别人的美善,这不是谄媚阿谀;坚持正义直言,指出人的过错,也不是诋毁挑剔。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篇》

公正生清明,偏私生昏暗,忠厚端正生通达,奸诈作伪生闭塞,诚信生神明,夸言荒诞生迷惑。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篇》

善言暖心,胜过布帛;恶语伤人,胜过利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篇》

抱怨别人的人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没有志气。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荀子·非相篇》

从近间的可以推知长远的,从一二可以推知亿万,从细微的可以推知显明的。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篇》

君子贤明而能容纳无能的人,智慧而能容纳愚笨的人,渊博而能容纳浅陋的人,品行纯粹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篇》

相信值得相信的,是信;怀疑应该怀疑的,也是信。尊重贤者,是仁;鄙视不正派者,也是仁。适当地言说,是智慧;适时地沉默,也是智慧。

古之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富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荀子·非十二子篇》

古时所说的士人从政的,必是敦厚的人,与群众关系融洽的人,乐于富贵的人,乐于分享和施舍的人,远离罪错的人,按照事理办事的人,羞于独自富有的人。

士君子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篇》

士君子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事:君子能做到被人尊重,但不能使别人一定尊重自己;能做到被人信任,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信任自己;能做到被人任用,但不能使别人一定任用自己。因此,君子以没有品德、没有诚信、没有能力为耻,不以被人污蔑、不被人相信、不被任用为耻。所以君子不被名誉诱惑,不被诽谤吓倒,遵循道义行事,端正自己,也不为外物所倾覆,这才是真君子。

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荀子·儒效篇》

行为合乎法度,达到坚定的程度,不因私欲歪曲所听到的。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篇》

(对待学问),没听过不如听过,耳闻不如目见,见到不如懂得,懂得不如实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篇》

君王是舟,平民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篇》

滚动的弹丸,掉进凹陷处就会停住;流言蜚语,传到智者那儿就会停止。

无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长。《荀子·大略篇》

不用自己的短处,去抵挡别人的长处。

夫水,大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篇》

水,遍润万物而无所作为,就像德;它流向低处,曲曲折折,必定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像义;它汹涌向前,不会枯竭,就像道;如能疏通堵塞让它畅行,它就会奔腾向前,像回声回应原来的声音一样,奔赴百仞高的山谷也不畏惧,就像勇;注入量器必定很平,就像法;若是盛满容器,不用拿刮板去刮平,就像正;它柔弱细小,无所不达,就像明察;万物在中水淘洗,就会变得光鲜整洁,就像善于教化;它百转千回,终将流向东方,就像志:所以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观赏。

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荀子·宥坐篇》

芷兰生长在密林深处,不因没人见到而不散发芬芳的幽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guoxue/202303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