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优美诗词鉴赏》

二十四节气《立冬节气优美诗词鉴赏》

《汉学堂经解》所辑崔灵恩《三礼义宗》云:“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结冰,大部分农作物丰收完毕,储藏起来。立冬这天,要在北郊祭祀黑帝。黑帝是不是颛顼帝,目前说法不同。但有一点,诗人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那就是赏菊。赏菊的最好时机不是秋季吗?为什么秋季过了,才想起...

《汉学堂经解》所辑崔灵恩《三礼义宗》云:“冬,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因为节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结冰,大部分农作物丰收完毕,储藏起来。

立冬这天,要在北郊祭祀黑帝。

黑帝是不是颛顼帝,目前说法不同。

但有一点,诗人们似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那就是赏菊。赏菊的最好时机不是秋季吗?为什么秋季过了,才想起来?

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虽说立冬代表冬天到来,但立冬时节,毕竟天气跟秋末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菊花自然也适应。

第二,同样的节气时间,南北差异比较大。尤其是到了南宋,北方领土尽失,国土集中在长江流域,而节气主要总结的是黄河流域的天气和农业状况,这样一来,南方的立冬,其真实情况跟北方的霜降差不多。

最后,诗人也是凡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秋季到处都是菊花,反而没有新鲜感,冬天以为没菊花了,写出来才奇特。

南宋诗人沈说就写了一首立冬日观菊的诗: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诗人在篱笆边上闲逛赏菊,菊花团团簇簇,黄紫缤纷。

“檐卜”是一种西域花,很香,有人说可能就是栀子花。

菊花的香气是清香,虽然没有檐卜浓烈,却更持久。

菊花的意韵跟兰花一样,都是比喻高洁的人格,但菊花的颜色比兰花更丰富。

总而言之,在沈说看来,菊花是最好的。

由于菊花如此茂盛,沈说产生错觉,以为今日不是立冬,而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赏菊的时候再喝一樽酒,越发觉得晚秋还没有过去。

冬天即将到来,但毕竟还没降临。言外之意,是表示我虽然已步入老境,但死亡还很远。

这样一想,沈说兴致很高,采菊簪头,忙得不亦乐乎。今天头上戴花,是女性的爱好,沈同学莫非一高兴,就要变性了?

非也,古人也时兴男子簪花,比如杜牧就写下名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沈说头发已白,还插满菊花,他也不在乎,就让大家席间传为笑谈,以佐酒兴吧。

比沈说略早一些的朱翌,也写下一首《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该诗颈联五、六两句,可谓开沈同学之先,思路比较接近。

所不同的是,朱翌经历过南渡,也跟秦桧有过火并,性格比较刚烈,所以全诗都在借菊花写人,我们看过沈同学正面写完菊花之后,再来看朱翌的作品,会更好懂。

朱翌赞扬菊花是冒寒盛开,但它盛开可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尤其是在严霜之中,菊花也是无所畏惧,要跟严冬正面交锋。

这哪里是在写菊花,分明是在写朱翌跟秦桧干到底的正气!

陆游则不太一样,他在《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中,不写菊花如何,也不写自己如何,就单单写边赏菊,边喝酒,以图一醉。

对于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菊花明显带有治愈的效果。

福建诗人葛绍体,写有一首《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忆家。

过了重阳节之后再种菊花,为的就是喜爱菊花冒霜盛开的姿态。可是很快冬天就要来临,北风呼啸。

葛绍体赶紧说,不要讲明日北风吹起来,菊花怎么办。我这天涯游子早已肠断,就让菊花陪我一时算一时吧。

南宋遗民蒋捷,宋亡后隐居不仕,是著名词人,人称竹山先生。

竹山先生写有一首《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虽写的是给好朋友东轩先生的寿词,却格调不凡,据路成文教授指出,这首词主要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以“也”押韵。

这首词写于立冬前一日,严格算是霜降词。

但从词的内容来看,有比较自觉的立冬节候,故放在此篇: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酡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词一开篇,就写秋冬之景。

白霜凝结如麦穗,远处的河洲只留下青白的印痕,雁队如绳,低低飞过。由于寒冷降临,层帘放下,遮得严严实实,甚至升起火炉。忽然,在这密不透风的层帘之外,传来一阵香气。

这是来自东篱深处的菊花飘过来的花香。可能菊花也知道是东轩先生的生日,所以要陪伴他,也不愿让秋天过去,仍努力开放。寿宴摆在船上,舟行水面,“澄江静如练”,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船楼。

“釂”指干杯喝酒,人们互相敬酒,喝得脸颊变红,连寒气也不怕了。

笼子里面的莺鸟已经睡着,但是我们的欢宴还没结束,舞女依然在为我们助兴。

我们为什么这么熬夜?当然不是为了吵醒睡莺。原来,等到客人散去,明天太阳重新照耀纱窗的时候,就是冬天了。

冬天意味着万物收藏,也暗喻着人的一生到达末期。既然如此,我们要在凛冬将至之前,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尽管夜深,我们换上青色毛毯,用小帐围成一片温暖如春的地方,继续喝酒。直到每个人都喝不动了,纷纷醉眠。

竹山先生这首寿词不落俗套,程公许的悼诗也别出心裁。

这天刚好立冬,他在竹宫写诗悼念姚高士。

姚高士死前一天,还写一首葬菊诗,程同学就用亡友的韵脚来写。这组诗题目叫《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其中最后一首写道:

认取太虚无一物,本无幻翳况空花。桃椎思邈还知否,佳传宁无良史家。

按照佛法来说,世间万物都是幻象。

姚高士连世间如梦幻泡影都知晓,怎么可能看不透菊花,还要为它写诗,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怕世人不能知道菊花的美德,为它感到惋惜吧。

那我为姚高士写诗,不也是这样的目的吗?我也是希望人们能从诗中知道姚高士的品德,其实就像唐代的朱桃椎、孙思邈一样。

写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怪不得程同学要用姚高士的韵脚呢!

菊花之所以在立冬如此受人推崇,主要还是有冬天糟糕的天气来衬托它。

冬天天气寒冷,但有一个现象是很少见的,就是冬雷。

一旦冬雷阵阵,诗人就难免要写诗记录一下。宋末诗人方夔,就写有《立冬前后大雷电震者数日》。

该诗先写冬日的雷电如何恐怖,最后收尾说:“夜阑景霁百怪停,炯炯北极环众星。”

别看这些雷电多么嚣张,还不是去得干干净净!只有北极星和四周的众星,依旧光闪夺目。

在方夔看来,一切雷电,到了冬天,都是秋后蚂蚱。

冬天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打猎。

经过一年的生长,稻麦都丰收了,猎物也该去打回来了。

我们熟悉的刘攽,就写有一首《观猎》诗:

立冬杀气凝,清霜会晨朝。涤涤原野空,烈烈荆棘烧。鹰饥肯为用,马寒意逾骄。旌旗带林莽,笳吹含风飚。突围狡兽怒,得隽壮士嚣。老狐屈变诈,文雉输英翘。讨伐顺天时,未许穷奸妖。翩翩马上儿,弓箭各在腰。意矜百战雄,巧斗更相招。控弦落明月,飞镝来九霄。虽虐终无伤,为乐固已饶。晩临清汝滨,寒水如落潮。挥壶酌美酒,醉归遗皁貂。

立冬时杀气凝结,早上清霜降临。原野本来就荡涤一空,只剩下荒草,如今烧上一把火,视野更开阔。饥饿的猎鹰乐意效劳,天气寒冷,骏马更愿奔跑取暖。整个林莽之间,都是打猎的旗子飘扬,吹响的笳声随风传得更远,更方便我们围猎。那些狡猾的猛兽,愤怒地突围,这时我们才艺突出的壮士们就发挥作用了。狡猾的狐狸比不过他们的智谋,好看的野鸡也没他们英俊。

我们来打猎,是顺应天时的,这些野兽的奸计如何能得逞?那些驰骋猎场的壮士们,骑在马背,衣袂飘飘,腰间挂着弓箭。这些健儿们,觉得打猎不在话下,想来点更刺激的。于是互相招呼,要比画比画。有人张弓似乎能把天上的明月射落,有人射落的箭仿佛从九霄云外飞来。

这样的比试有点暴虐,但都是点到为止。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嘛。尽管点到为止,也是玩得不亦乐乎。

傍晚清澈的汝水边,带着寒意的河水像退去的潮水一般。健儿们烤起猎物,喝起美酒,庆祝这欢乐的一天。大家不醉不归,有的人回去的路上还把昂贵的黑貂外套弄丢了。

表面来看,刘攽是在赞颂健儿们打猎比武,实际上却在宣扬大宋国威。

说起大宋国威,可能跟我们印象有点差距。

宋代还有国威?它不是跟谁打都吃败仗吗?

这是有原因的,唐末军阀割据,宋代国君为了防止这一乱象,就改革兵制,让将领没有权力直接指挥军队,凡事要向皇帝汇报。

古代又没有微信,将领发现情况不能跟皇帝语音一下就能得到指示。因此等消息传个来回,情况早就变化了。这样打仗,能不输吗?

岳飞打仗很厉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才理,岳将军果然不同凡响。一般的将领没有岳将军这样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觉悟和境界,就被皇帝拖后腿。

换个角度来看,宋代皇帝这样做,也有他的目的。

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限于篇幅,不做展开。我们需要明白的就是,不要觉得宋军就毫无战斗力。

隆兴元年(1163 年)冬天,抗金名将李显忠收复灵璧、宿州等地,消息传到临安。

虽为奸臣,但词艺颇高的曾觌,听到这个好消息,写下《沁园春·初冬夜坐闻淮上捷音次韵》:

更漏迢迢,乍寒天气,画烛对床。正井梧飘砌,边鸿度月,故人何处,水远山长。老去功名,年来情绪,宽尽寒衣销旧香。除非是,仗蛮笺象管,时伴吟窗。

词章。莫话行藏。且喜见捷书来帝乡。看锐师云合,妖氛电扫,随堤宫柳,依旧成行。梦绕他年,青门紫陌,对酒花前歌正当。空成恨,奈潘郎两鬓,新点吴霜。

上阕讲到初冬天气,夜长寒冷,梧桐飘叶,鸿雁南飞。

冬天容易联想到人生暮年,愁绪无处释放,只能靠写词排遣。这时忽然听到北伐大捷的消息,令人顿时为之一振。

曾觌马上就想象到宋军会合、扫除金军的美好画面。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想象北方都被收复,原来落入敌手的大好河山,依旧无损。但很快,他就悲从中来:收复失地固然可喜,但我个人却仍旧两鬓变白,不断老去,也不知是否还有机会看见。

曾觌的境界实在不高,从这词的收尾就可以看出来。

同样有这方面的担忧,陆游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看见祖国统一。

陆游如此坚定,连死都不怕,曾同学却在大捷面前,承受不住自己的衰老。

宋孝宗这次北伐,虽然一开始取得一些胜果,但最终大败。

曾觌看到这样的结局,可能会好受一些?

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酡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宋·蒋捷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