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二十四节气《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第十九章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冬天来临,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人需进补以度严冬,空气渐趋干燥。立冬与气象农事〇立冬时节的气象特色立冬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的时候。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之始,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

第十九章

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冬天来临,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人需进补以度严冬,空气渐趋干燥。

立冬与气象农事

〇立冬时节的气象特色

立冬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的时候。

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之始,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幅员辽阔,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会真正开始。

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也还是会回升,晴朗无风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但11月的气温也不会很高,一般都在30℃以下。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在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此时,降水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来说,它还算是雨水偏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在云南,则是晴天温暖,雨天阴冷,因此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

※立冬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〇立冬时节的农事活动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逐渐干燥,土壤含水较少,务必要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了解立冬传统民俗

立冬代表冬天的正式开始,本身就是个重要的节日。在封建时代,皇帝会在这一天亲率文武百官设坛祭祀。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忘庆祝一下。

〇迎冬

在古代,皇帝有出郊迎冬的仪式,并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立冬前三日掌管历法祭祀的官员会告诉皇帝立冬的日期,皇帝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当天,皇帝便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加赏赐,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〇补冬

旧时农耕社会,立冬了,农闲了,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当然要好好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所以才有了“立冬补冬,补嘴空”这样的谚语。

在我国南方,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冬。在台湾立冬的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顾客拥挤。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闽南地区,出嫁的女儿要在立冬日给娘家送去鸡、鸭、猪蹄、猪肚等,以让父母补养身体,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

在江苏,各地立冬特色食俗也很多。苏州人有立冬吃膏滋的老传统。在无锡,立冬时节要吃团子。立冬的团子是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包上豆沙、萝卜、猪油、酱油等制成的馅,非常美味。

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那一带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特别好吃,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北方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北方人爱吃饺子,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区。为什么立冬要吃饺子呢?因为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且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的饺子,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一样。

在天津一带,立冬节气历来有吃倭瓜饺子的习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老百姓在夏天买好倭瓜,存放在自家的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拿出来做成饺子馅,味道与夏天的倭瓜馅口感不同,蘸醋加蒜吃,更别有一番滋味。

〇烧荤香

清代,立冬过后,秋粮收获入库,便到了满八旗和汉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时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的祭祀称“烧荤香”。

汉八旗“烧旗香跳虎神”的祭祖仪式非常热闹,包括唱、念、做、打等,尤其虎神装扮得栩栩如生,翻滚跳跃,甚至可以在房脊上滚动、翻越。

满八旗的“烧荤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一般要持续5~7天。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立冬时节的养生保健

〇立冬养生知识

立冬后,万物活动休止,人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寒冷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起到御寒作用。立冬“补冬”固有道理,但补归补,切忌盲目地补,要有原则,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进补要求。

●辨证进补

冬天天气渐寒,人体热量散发得多,为了抵御严寒,人体需要产生较多热量才能维持正常体温。此时便需要摄入较多的食物,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增强,食欲增加,十分有利于精微物质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贮藏。

然而,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药并非随意可用,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所以,一定要遵循辨证用药的原则。身强力壮者就不必考虑用药。如有气滞、血瘀、火旺、湿阻等实证的人,则更不能补,否则会恋邪,闭门留寇,后患无穷。对于年高体弱、气血亏虚、阴阳不调、精力不济,处于虚弱或健康边沿状态,有疲劳综合征者,则应该考虑在饮食、运动和精神调养的基础上,在冬令季节增加药物调补。

体虚之人情况各有差异,有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不同,不可胡乱用药,必须按照自身情况进补才行。

●平调中和,补勿过偏

人的气、血、阴、阳是相互协调平衡的,用药不可过偏。如补阴药甘寒滋腻,多服易损伤阳气;补阳药性多温燥,有助火劫阴的弊端;补血药性黏腻,过量服用常有损脾胃;补气药多壅滞,应用不当,常致腹胀纳呆、胸闷不适。如久服银耳、大补阴丸等滋阴药,可出现呕吐清涎、脘闷食少;过量服用鹿茸、全鹿丸等壮阳剂,可致身热、鼻衄、胃脘灼痛、四肢颤抖;久服人参可出现腹胀纳少、烦躁失眠等。老人阴虚之体,滥用壮阳之剂,反而更伤其阴。阳虚阴盛的人,强用滋阴之品,更加重遏其阳,危害匪浅。因此,各类补药的应用都宜适度,讲究配合。应该用平和之剂,缓缓流通气血,协调阴阳,达到防病抗衰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用中成药还是膏方调补,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乱补。用药到一定程度,已见成效,可转用食疗,或配合其他方法,不必长期用药。

〇立冬时节的疾病预防

●保护皮肤

进入冬天之后,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并时常伴有大风天气,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皮肤的保健。低温易使皮肤血管收缩,时间一长,会导致皮肤营养变差,加之空气干燥,皮肤会变得粗糙,导致脱屑甚至皲裂,中老年人还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所以,冬天保养皮肤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早晨用冷热水交替洗脸,先用温水湿敷,后用冷水擦脸,此法有助于减轻面部皮肤对低温的敏感性;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脚,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预防脚裂和冻疮;冬天洗澡的水温应控制在38℃左右,这样既有利减轻皮肤瘙痒症,又不容易洗去皮肤上的皮脂等一些保护物质。

二是早晨洗过脸后,使用一些含油脂多的护肤品。

三是多喝热水,补充水分,保持皮肤润滑柔软。

●保护头发

头发不但可保护头皮和大脑,也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贫血、内分泌失调、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免疫功能异常等,都易导致头发脱落、早白等。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保证合理膳食很重要。这个时节要适当摄取核桃、板栗、虾仁、木耳、首乌、枸杞等补肾养发的食物,并适当多摄入含能量较高的食物。

另外,还要做到生活规律,不熬夜,早起,坚持吃早餐,不抽烟,不喝酒;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工作,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这些都有利于护发。

●着装适当

冬天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汇集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发干,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容易发生冻伤和皲裂。

冬季防寒保暖也要适宜才行。衣着过少过薄,既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保生要录》中说:“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就是说,使人体经常接受稍低于体表温度的冷刺激,以增强对外界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其实,穿衣要讲“衣服气候”,即指衣服里层与皮肤之间的温度保持在13℃~32℃,在皮肤周围创造一个小气候区,以缓冲外界寒冷气候的侵袭。

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比较好,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通过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

对于婴幼儿来说,因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而影响健康。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寒能力减弱。因此,老人选择冬装原则上应以防寒保暖为主,并力求宽松、轻便,切忌紧裹身体。

就内衣的衣料而言,最好选择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的纯棉针织物。化纤织品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一般不宜用来做内衣。为保暖起见,老年人还可选用绒衫裤。

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添上一件背心;患关节炎、风湿病的人,制作冬衣时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也可单独制作棉垫或皮毛垫。

●注意睡眠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寒冷的冬季,应适当增加睡眠,早睡晚起。冬季,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因此,不要扰动阳气,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

早睡可养人体阳气,迟起能养人体阴气,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而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因此,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而且,冬季气候十分寒冷,在养生上要注意保暖避寒,这也要求人们尽量做到早睡晚起。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所说:“唯早眠晚起,以避霜威。”

另外,在冷高压影响下,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对流活动停止,地面上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如过早起床外出,就会身受其害。

●居室要求

室外空气容量大,流动快,又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消毒和花卉树木的净化,所以清新宜人;而室内空气却因人的吐故纳新、汗液蒸发以及油烟等,会极为混浊。

立冬过后,天气由凉变冷,为保持室温,常常门窗紧闭,其实这是不好的。因为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待久了,易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烦躁等现象,甚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玻璃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打开窗户,日光直接照到室内,紫外线就能充分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因此,开窗通风即可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又能减少病菌的滋生。

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开窗时通风应使进风口位于低处,出风口在高处,便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对那些自然通风条件差的房间,可用电风扇机械通风。

立冬时节“吃”的学问

〇立冬饮食宜忌:宜进补,配汤水

立冬是进补的好时期,此时进补,可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而且这个时候,寒冷的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时节的营养补充应以增加热能为主,但饮食忌太过于干燥,宜有汤水相伴。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饭后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不宜吸收和消化。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点汤水的习惯,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那些常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状态。

宜食:狗肉、羊肉、牛肉、海带、白菜、土豆、萝卜、豆腐、芹菜、菠菜、苹果等。

忌食:海鲜、辣椒、油炸、烧烤等。

〇立冬食谱攻略

虫草蒸老鸭

用料:

冬虫夏草5枚,老雄鸭1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

①老鸭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

②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食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2小时,至鸭熟即可食用。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虫草助肾阳、益精血;老鸭滋阴补虚。一补阳,一补阴,两者合用,堪称补虚益精、滋阴助阳的权威药膳。

禁忌: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土豆炖牛肉

用料:

土豆200克,牛肉300克,味精、精盐、酱油、葱、生姜片、大料、花椒、蒜各适量。

做法:

①将土豆去皮、洗净,切成块状。

②将牛肉洗净,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

③将牛肉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放入葱、蒜、生姜片、花椒、大料、盐,上火炖煮。

④将土豆块加入快熟的牛肉锅中,加入酱油,继续炖煮,直至肉烂,加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胃,强筋壮骨。

海参虾仁汤

用料:

水发海参150克,鲜虾仁80克,猪瘦肉60克,生姜片、精盐、枸子各适量。

做法:

①将水发海参洗净,切成片,备用。

②将鲜虾仁洗净,沥干,备用。

③将猪瘦肉洗净,切成片,备用。

④将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旺火煲至水沸,然后加入枸杞子、海参片、猪瘦肉片、生姜片,改用中火继续煲半小时左右,再加入鲜虾仁继续煲20分钟左右,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补肾壮阳,滋阴养血。

黄鳝猪肉羹

用料:

黄鳝200克,猪肉80克,生姜、味精、精盐、料酒、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

①将生姜去皮、洗净,切成丝,备用。

②将黄鳝剖背脊,去头、去尾、去内脏,洗净,切成丝。

③将猪肉洗净,剁成肉泥。

④将锅内加水适量,烧沸后,加入猪肉泥,撇去浮沫;加入鳝鱼丝、生姜丝、料酒,烧开后,改用小火慢煮,直至鳝鱼丝熟烂。

⑤加入味精、精盐、胡椒粉调味,即成黄鳝猪肉羹。

功效:补脾益胃,益肝养颜。

黑芝麻粥

用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①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

②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品味立冬文化情趣

〇品立冬诗词

冬景

【南宋】刘克庄

晴窗早觉爱朝曦,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呼童熨贴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热,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其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这首诗描写的是晚秋初冬景色。清晨感受到阳光,外面能听到秋风的声音,于是吩咐下人准备暖阁和寒衣。刚酿的新酒,肥美的螃蟹,还有园里的花朵,要好好享受一番才行。全诗按时间顺序,一气呵成,先写景,再叙事,最后一句抒怀,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伤感,反而是一副眉飞色舞、得意享受的神情。

十月十日立冬

【南宋】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汙牙笔,晴檐共秃翁。

周南(1159—1213),字南仲,平江(一作吴郡)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六年,年五十五岁。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及第。为池州教授,后辞职而去。开禧三年(1207年)试职馆。因为言语得罪当朝权贵,被人弹劾。后卒于家中,死因不明。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立冬前一天的晚上,突然刮起了凛冽的寒风,年迈的诗人在寒风中愁病交加,非常凄凉。

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

【南宋】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谬如蜜复如婓。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綮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亲手种下的菊花在立冬后悄然盛开,这天晚上的惊喜自然值得庆贺一番。烹羊脚、綮蟹脐,美味佳肴当前,再加上菊花秀色可餐,一边饮酒吃饭,一边赏菊,实乃人生一大享受。

立冬日作

【南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棉。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一个人的生存的空间可以很小,但内心是可以无限宽广的。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房间如何狭小,生活如何贫困,也是压抑不了作者的心胸的。在这里,心灵空间和生存空间构成的强烈反差,展示出一种生命的质量与人生的意境。全诗语句虽然质朴,但气势丝毫不减,从中可见陆游诗的一贯风格,他的精神值得后世人学习。

〇读立冬谚语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晴,一冬阴;立冬阴,雪迎春。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立冬一片寒霜白,晴到来年割大麦。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立冬太阳睁眼睛,一冬无雨格外晴。

立冬无雨满冬空。

立冬晴,好收成。

立冬打雷三趟雪。

立冬打雷要反春。

立冬阴,一冬温。

立冬晴,一冬凌。

立冬打霜,要干长江。

立冬白一白,晴至割大麦。

冬前不下雪,来春多雨雪。

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封上。

立冬日,水始冰,地始冻。

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一冬阴。

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立冬刮北风,皮袄贵如金;立冬刮南风,皮袄挂墙根。

立冬到冬至寒,来年雨水好;立冬到冬至暖,来年雨水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