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惊蛰: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十四节气《惊蛰: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第三章惊蛰: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锄头不停歇。惊蛰与气象农事〇惊蛰时节的气象特色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从每年公历的3月6日前后开始,此时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惊蛰的意思是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它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从这一节气开始,气...

第三章

惊蛰: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锄头不停歇。

惊蛰与气象农事

〇惊蛰时节的气象特色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一般从每年公历的3月6日前后开始,此时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

惊蛰的意思是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它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从这一节气开始,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由于南北跨度大,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一般来说,云南南部在每年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每年的4月下旬,因此“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另外,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所谓“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

※惊蛰三候

我国古代将惊蛰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〇惊蛰时节的农事活动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了解惊蛰传统民俗

我国民间很多地区的老百姓把惊蛰称为“二月节”,这个节气的习俗十分有趣。

〇祭白虎

在我国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寻求顺利,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〇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个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由此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

〇打小人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〇避百虫

惊蛰期间,百虫惊而出走,影响人们生活,因此除虫成为这个时间段的民俗活动。

有些地方的人在惊蛰时听到第一声春雷时,会赶快使劲抖衣服,认为这样不但可以抖掉身上的虱子、跳蚤,而且一年都将免受这些寄生虫的骚扰。

有些地方会将石灰洒在门槛外,因为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这样人们便会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这和闻雷抖衣一样,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希望害虫不要来骚扰自己。

鲁东南一带,主妇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河南南阳农家主妇,此日要在门窗、炕沿处插香薰虫,并剪制鸡形图案悬于房中以避百虫。

〇吃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〇吃炒虫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〇吃梨

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它有好几种说法。一是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吃梨可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二是古代很多传染病没有100%的特效药,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三是“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惊蛰时节的养生保健

〇惊蛰养生知识

惊蛰应注意养肝。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春季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春季气候的变比,减少疾病发生。如果春季调理不当或肝气郁结,导致肝木偏亢,不仅可能“乘脾”(即木乘土),还易于上逆犯肺。

随着惊蛰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

“肝藏血”,意思就是肝脏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肝的另一功能是输运脾土,协助脾胃等脏腑器官共同完成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关系。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如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此时的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病症,肝病患者尤其容易在春季发病,所谓“春应在肝”就是这个道理。

春季养肝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顺应肝的调达之性;其次是饮食上,适当吃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〇惊蛰时节的疾病预防

惊蛰时节天气仍然是忽冷忽热,由于人体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下降,这时候就极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容易导致感冒(包括流感),因此应少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果参加运动,出汗后立即擦干,室内可用酸醋加热熏。另外多注意气象变化,特别是在“倒春寒”时注意保暖,这对生活、工作以及防病都会有所帮助。

惊蛰时节“吃”的学问

〇惊蛰饮食宜忌:宜清淡甘甜,忌生冷酸辣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再者,这个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多多食用。除了梨子,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这个时候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时节,应适当增加甜味食物的摄入。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醋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系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多吃点甜食,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相反,惊蛰时节食酸过甚,则易伤脾。因为多食酸味,酸味入肝,会加强肝气的食亢。因而,惊蛰时节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甜味食物。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以免耗气伤阴。

宜食: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梨、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洋葱等。

忌食:羊肉、狗肉、参、茸、附子等。

下面几种不同体质的人应注意不同的饮食调养:

阴虚体质者,饮食调养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应少吃燥烈辛辣之品。

阳虚体质者,饮食调养应多食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

血瘀体质者,饮食调养宜常吃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可煮食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养血的药品(当归、川芎、丹参、地黄、地榆、五加皮)和肉类煲汤饮用。

痰湿体质者,饮食调养应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大枣、薏米等,少食肥甘厚味之食,且每餐不宜过饱。

〇惊蛰食谱攻略

烧黄鳝

用料:

黄鳝500克,食用油50克,酱油5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味精、胡椒、盐各2克,湿淀粉30克,麻油10克。

做法:

①黄鳝洗净切丝或者薄片,用盐、味精、胡椒、湿淀粉调成芡汁;姜、蒜切成片。

②锅置火上,放食用油烧至七成热,下黄鳝爆炒,快速划散,随即下姜、蒜、酱油炒匀;倒入芡汁,淋上麻油即成。畏腥气者可于起锅前放入适量酒、葱或者芹菜。

功效:虚损,强筋骨,补血、止血。

禁忌:病属热症或热症初愈者不宜食用。

香酥鹌鹑

用料:

鹌鹑8只,生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精盐2克,花椒2克,八角10克,官桂3克,湿淀粉150克,食用油750毫升(实耗150毫升),味精1克。

做法:

①鹌鹑杀后去净毛,刮腹去内脏,剁去头,爪洗净;八角打成颗粒。

②将鹌鹑放入大碗内,用料酒、精盐、花椒、八角、官桂、生姜腌2~3小时,上笼用大火蒸20分钟,取出鹌鹑,晾凉后切成块,滚一层湿淀粉待用。

③净锅置火上,放油烧至八成热,放入小鹌鹑块炸透装盘,将蒸鹌鹑的原汁倒入锅内,放入味精,用湿淀粉调成芡,淋在鹌鹑块上即成。

功效:补脾胃,利消化。

禁忌:外感咽痛及便秘者忌用。

针对梨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相关的食用方法:

1.榨汁食用:取生梨,去核,去皮,榨汁后取1杯约400毫升,加入冰糖10克、胖大海1枚,煮后服用,有润肺生津、利咽开音的功效;将生梨、莲藕一同榨汁后兑蜂蜜饮用,有健脾、清心、润肺的功效。

2.蒸熟后食用:生梨1个,川贝母3克,冰糖10克。梨去核后,把川贝母3克研成细粉及冰糖10克放入梨中,放在蒸锅内蒸45分钟后取出食用,润肺止咳化痰之力更强。

3.煮水食用:切片后与冰糖、川贝母、银耳同煮,有健脾润肺止咳的功效。

品味惊蛰文化情趣

〇品惊蛰诗词

惊蛰

【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

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

草木纵横舒。

这首节选诗讲二月喜逢春时的雨水,春雷阵阵从东边响起。冬眠的动物纷纷惊醒,草木被雨水润泽得舒展开来。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遘(góu):相遇。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这首《观田家》是韦应物任某地刺史时所做的一首诗。大概是说惊蛰之日起,农民就要没日没夜地干农活,每天忙忙碌碌也不觉得辛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土地就很开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身无劳而领俸禄的惭愧心情。劬(qú):劳苦,勤劳。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先(亦作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燕雀的活动境况。在诗中,诗人赞颂了燕雀的勤勉,并以此自勉:“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感觉自己还不如小小的燕雀,甚是惭愧呀!

春雷起蛰

【金】庞锖

千梢万叶玉玲珑,

枯槁丛边绿转浓。

待得春雷惊蛰起,

此中应有葛陂龙。

这是一首写惊蛰前后景色的诗。开头两句写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露着勃勃生机。第四句中的“葛陂龙”是一个典故。传说东汉汝南人费长房看见一个卖药老翁卖完药就跳入药葫芦中,知道是遇见了仙人。于是随老翁入山学道。后辞归,老翁送他一根竹杖做坐骑,费长房眨眼间到了家,把竹杖丢弃在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县北),待回头看时,竹杖已化为巨龙。

秦楼月

【南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好一派春日美景:惊蛰时分,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词末“花梢缺处,画楼人立”二句,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浥(yì):沾湿。

〇读惊蛰谚语

惊蛰高粱春分秧。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惊蛰秧,赛油汤。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惊蛰不耙地,就像蒸馍走了气。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不开地,不过三五日。

惊蛰点瓜,遍地开花。

惊蛰不过不下种。

惊蛰地气通。

惊蛰不藏牛。

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

点在惊蛰口,一碗打一斗。

过了惊蛰节,亲家有话田间说。

惊蛰过后雷声响,蒜苗谷苗迎风长。

雷响惊蛰前,夜里捕鱼日过鲜。

惊蛰云不动,寒到五月中。

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