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道德经/老子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

老子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

老子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2.问:先生的解释,使我对您的军事思想(应该说是军事哲学)与春秋战国兵家的军事思想的异同有了初步的理解。春秋末年以来由于战争频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兵家,如春秋末年的孙武、司马穰苴,战国的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庞煖、王廖、魏无忌、白起等人,他们既总结、研究军事理论,又从事军事活动,许多人直接以军事家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先...

老子的兵法思想高于春秋以来的兵家

2.问:先生的解释,使我对您的军事思想(应该说是军事哲学)与春秋战国兵家的军事思想的异同有了初步的理解。春秋末年以来由于战争频繁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兵家,如春秋末年的孙武、司马穰苴,战国的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庞煖、王廖、魏无忌、白起等人,他们既总结、研究军事理论,又从事军事活动,许多人直接以军事家的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先生独不然。先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直接的军事活动,而是以一位思想家的身份对春秋以来的战争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把历史的、现实的军事活动作为您哲学思考的一部分进行总结,这就使先生在《老子》书中表达的军事思想没有停留在“兵法”的内容上,而是上升到了军事哲学的高度,从而与当时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说“《老子》是一部兵书”,也不能把它等同于《孙子》那样的兵书。正因为如此,在《汉书·艺文志》承刘歆《兵书略》著录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共著录五十三家共七百九十篇当中,独没有包括《老子》。这说明班固是有眼光的,他认为先生的这部“兵书”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军事著作,而是军事哲学著作。我同意这种看法。因此,我想从军事哲学这个角度,请先生谈谈您的见解。

答:首先就从我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谈起吧。应当明白地表示,我对战争是持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的。这里先要说说战争这个人类自相残杀的社会怪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按你们的说法,战争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自私有制产生后而出现的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这是你们现代关于战争的定义。然而,我要问:在你们所说的没有私有制的原始社会里,不同的部落集团,为了利益的争夺,也用血腥的争战手段,这种争战手段叫什么?如果不叫“战争”又应该怎样称呼、命名?说到底,那还不是一个部落集团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同另一个部落集团进行的武力较量?谁打赢了,谁就可以占据对方的物质利益。当私有财产出现后,这个集团的首领,就可以通过武力侵占的手段扩大这个集团的利益,自己占有更多的私有财产,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

所以,总而言之,我认为战争就是用大规模杀人的暴力方式占有别人(或别的部落、民族、集团、国家)的物质利益(土地、资源、人力、财产等)的暴力过程。驱动这一过程的是巨大的物质利益。近代的说法如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究其本,还是物质利益。驱动战争这个暴力过程的,本质上还是一群人的物欲,是他们对物质利益的贪得无厌和不知足。正是这种对物欲的无限制的追求,导致统治集团发动战争,而被掠夺的另一方也不得不进行保卫自己利益的战争(即你们常谓之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如果他们打赢了,又反过来抢夺对方的财产。社会因此造成深重的苦难,苦难的承担者只能是付出血的代价的人民,暂时获利者是统治集团(他们最后也必须为发动战争付出代价)。

总结历史上的战争,我认为天下之所以发生战争,之所以战争不休,就是因为“天下无道”。《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云:“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天下太平,可以使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善跑的战马向田里送粪;天下不太平,战马就会在郊外产下小马驹。罪恶没有比无穷尽的欲望再大的,祸害没有比不知足再大的,灾难也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厉害的。这些罪恶、祸害、灾难最集中的表现方式,就是战争。欲望、不知足和贪得无厌,可以使多数人被迫为少数统治者的需要去杀戮、去送死,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世上的战争,就是由于统治者的不知足、贪心重引起的。因此,我认为,如果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这就是我对战争的看法,就是我的战争起源论。或许你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你也可以说说你的看法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