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18.问:我又联想到上面讨论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也应该是后发制人的思想的反映。不争先反而能争先。争先恐后,不能如愿;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把别人捧在前面,自己退在后面,得到的不仅是安全,而且,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微明”是深沉的聪明,是有识的远见,也是大度的胸怀。后发制人的策略思想,建立...

藏而不露,是为“袭明”,把聪明包藏起来

18.问:我又联想到上面讨论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也应该是后发制人的思想的反映。不争先反而能争先。争先恐后,不能如愿;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把别人捧在前面,自己退在后面,得到的不仅是安全,而且,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微明”是深沉的聪明,是有识的远见,也是大度的胸怀。后发制人的策略思想,建立在“微明”的识见上。“微明”是智者的远见卓识。“将然者未形,已然者可见。能据其已然而逆睹其将然,非微明不能。”(魏源《老子本义》第三十一章引王道语)将会有结果的东西,一般不会在外形上显示出来;已经显示出外形的东西,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能根据已显示出来而预测它未来逆向发展结果的,没有“微明”的远见卓识和洞察力,是办不到的。后发制人,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高明策略,不具备远见卓识和远大胸襟的人即使能懂也不能去做。常人都喜欢以刚克柔,以进求先,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两种策略思想、两种策略,是不同的“道”的追求者的不同途径。两者是南辕北辙,而不是殊途同归。

答:你解释得对。后发制人,是深沉而有远见的聪明的表现,我名之曰“微明”。现在要向你谈另一种聪明的表现方式,这是一种藏而不露(内在不外露)的聪明,我名之曰“袭明”。后发制人和藏而不露,是我“无为而治”大宗旨下策略思想的相联系的两个侧面。我们已经讨论过“微明”,现在专门谈“袭明”。“袭明”就是内藏着的聪明,此说法见之于《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我在这一章中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说,善于走路的人,不会留下车辙的痕迹;善于言谈的人,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善于计算的人,不必用筹策运算;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钥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人,不用绳索,却使人解不开来。

这五个比喻,讲的都是藏而不露的策略思想。由于有这些藏而不露的策略,所以圣人总有办法帮助人,挽救人,也因为如此,世界上不会存在根本无用的人(“弃人”)。同样,圣人也能善于使用那些一时派不上用场的东西,世界上也不会存在根本无用的东西(“弃物”)。体现这种胸襟和策略的,是一种不外露的聪明、内藏的聪明,我名之为“袭明”。“袭”者,匝也。环绕一周曰一匝。用衣服把东西一层层覆盖起来,就叫“袭”。把聪明也一层层包起来,不让人看出你有聪明才智,就叫“袭明”,也就是藏而不露。有道之人的聪明,藏而不露,也不喜欢好为人师,不想博得“好善”的名声。其运用,至要而不烦,至妙而不测。圣人救人救物,是以不救的方式来救。既以不救为救,就不会留下“救”的痕迹,这就是“什袭掩蔽”的策略,救了人,达到目的,而人莫能知。因此,我名之曰“袭明”。要警惕的是,无道之人、小人也会运用“袭明”,以藏而不露的手段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袭明”的策略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达到“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的运用自如的境界。这是一种“因物之性”而顺天道的策略和方法。王弼解释这“五善”时讲得很有道理,合乎我的原意。他说:“善行”是“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善言”是“顺物之性,不别不折,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善数”是“因物之数,不假形也”。“善闭”、“善结”是“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王弼的结论是:“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老子注》第二十七章)这几段解释,很准确地理解并解释了我“袭明”的思想。简言之,因物之自然天性,顺应其趋势而采取的方式方法,能解决世上一切问题,挽救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万事万物,而使之无“弃人”、“弃物”。我虽然主张“无为”,可我又主张“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第二十七章)。因此,我的“无为”正是“有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