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道德经/老子《第二十章》原文、翻译、感悟

老子《第二十章》原文、翻译、感悟

二十章【导读】本章文字较多,显得有些杂乱,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如“绝学无忧”“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很难把握。不过,就本章的主体思想而言,则主要论述了修道(或得道)之人与世俗之人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俗之人喜欢热闹,喜欢表面的感官享乐;修道之人则喜欢淡泊宁静:“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二是世...

二十章

【导读】

本章文字较多,显得有些杂乱,有些句子不好理解,如“绝学无忧”“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很难把握。不过,就本章的主体思想而言,则主要论述了修道(或得道)之人与世俗之人的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俗之人喜欢热闹,喜欢表面的感官享乐;修道之人则喜欢淡泊宁静:“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二是世俗之人都满足于物质追求和享乐,修道之人则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三是世俗之人都活得清楚明白、精细明察,即所谓“俗人昭昭”“俗人察察”;修道之人则活得糊里糊涂、浑浑噩噩,即所谓“我独昏昏”“我独闷闷”。

四是世俗之人都有作为,修道之人则愚钝而且鄙陋。

最后,老子指出,修道之人与世俗之人的一个根本不同,就在于修道之人以道为追求目标。

绝学无忧。唯①之与阿②,相去③几何?美④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⑤兮,其未央⑥哉!

众人熙熙⑦,如享太牢⑧,如春登台。我独泊⑨兮,其未兆⑩,如婴儿之未孩⑪;傫(lěi)傫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⑬。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⑭兮!

俗人昭昭⑮,我独昏昏⑯;俗人察察⑰,我独闷闷⑱。澹(dàn)⑲兮其若海,(liú)⑳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㉑,而我独顽㉒且鄙㉓。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㉔母㉕。

【注释】

①唯:应答的声音。②阿:通“呵”,大声喝斥。③去:距离。④美:王弼本作“善”,帛书甲本、傅奕本、郭店竹简等作“美”,据之以改。⑤荒:宽广;广漠。⑥未央:未尽;没有尽头。央:尽。⑦熙熙:兴高采烈的样子。⑧太牢: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三种牲畜齐备。⑨泊:淡泊;恬静。⑩兆:征兆。⑪孩:同“咳”,指婴儿笑。⑫傫傫:疲惫颓丧的样子。⑬遗:一说借作“匮”,指不足;一说指遗失、丢失。⑭沌沌:混沌不明的样子。⑮昭昭:明白;清楚。⑯昏昏:糊涂;暗昧。⑰察察:明察的样子。⑱闷闷:浑浑噩噩的样子。⑲澹:安静。⑳:飘浮。㉑以:用;施用。㉒顽:愚钝。㉓鄙:鄙陋。㉔食:一说指用;一说指养;一说指吃。㉕母:指道。

【译文】

杜绝知识学问,可以免除忧患。恭敬应答与大声喝斥,有多少差别?美好与丑恶,又有多少区别?别人所畏惧的,我也不能不畏惧。

广漠遥远啊,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兴高采烈,如同享用大祭后丰盛的祭品,如同春天登上高台远眺。我则独自淡泊宁静,不露丝毫形迹,就像婴儿还不知道笑;疲惫颓丧啊,好像找不到归宿。

众人都有富余,只有我好像不足。我真是一种愚人的心理啊!混沌未开啊!

世俗之人都活得清楚明白,只有我活得糊里糊涂;世俗之人都很精细明察,只有我浑浑噩噩。沉静啊,好像大海一样;飘浮不定啊,好像没有止息之所。

众人都有作为,只有我愚钝而且鄙陋。

只有我与众人不同,我重视的是合于大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