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9日星期日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十九章》原文、直译、讲解

道德经《十九章》原文、直译、讲解

十九章◎原文绝圣①弃智②,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③以为文④不足,故令有所属⑤;见素⑥抱朴⑦,少私寡欲。注释:① 圣:后世自作聪明的人。② 智:智巧。③ 此三者:指圣智(聪明智巧)、仁义、巧利等三件事。④ 文:文饰,这里指条文、法令。⑤ 属:归属、适从。⑥ 素:没有染色的丝。⑦ 朴:没有雕刻的木条。...

十九章

◎原文

绝圣①弃智②,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③以为文④不足,故令有所属⑤;见素⑥抱朴⑦,少私寡欲。

注释:

① 圣:后世自作聪明的人。

② 智:智巧。

③ 此三者:指圣智(聪明智巧)、仁义、巧利等三件事。

④ 文:文饰,这里指条文、法令。

⑤ 属:归属、适从。

⑥ 素:没有染色的丝。

⑦ 朴:没有雕刻的木条。

◎直译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私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作为治理社会的条文、法令是有缺陷的,最根本的是要使人们的思想归属古道。归属于纯洁质朴的本性,才能去掉私欲杂念,才能永无忧患。

◎讲解

本章承接第十八章,反复讲“聪明”“智巧”“仁义”不可用,也不能够用来治理国家、治理天下。

后世君主,担心百姓日用不便,制定了斗斛等量谷米之器、秤衡等估量轻重之器、尺寸等测量长短之器。但民风日下,有人因法作奸,把规定的衡器、量器、度器乱行制作,以私利为标准,这样就会祸害百姓;相反,弃而不用,让百姓各行其是,各自安居乐业,百姓自然能享受百倍之利。

再说孝慈,本来是规劝社会上不孝不慈之父子的,因为有人会假装出“仁义”“孝慈”的样子,实际上是不仁不义、不慈不孝;现在把刻意要求人们做到“仁义”“孝慈”的条文、观念全部都抛弃,那么百姓朴素的天性就会恢复到与上古的人们一样。

智、巧,本来是为了安定天下的,现在却成了百姓作乱盗窃的本源。如果把那些法令、条文和规则全部抛弃,就会连盗贼都没有了,这些智巧、仁义已经远离上古时代人们的朴素、纯洁的本性了;现在去掉这些文饰,遵循实实在在的古道,人们浑然朴素,自然就会清心寡欲,各安其所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