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王者在哪?》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王者在哪?》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王者在哪?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多么羡慕那些大官或者成功者,他们高高在上的感觉多好啊!可如果要问,你喜欢那些摆官架子的人吗?你喜欢某些成功者那种高高在上蔑视你的感觉吗?你肯定会很厌恶的。老子给出了一个领导者最典型的姿态:位置高高在上,心态姿态放低,能够与民同乐。【经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王者在哪?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多么羡慕那些大官或者成功者,他们高高在上的感觉多好啊!可如果要问,你喜欢那些摆官架子的人吗?你喜欢某些成功者那种高高在上蔑视你的感觉吗?你肯定会很厌恶的。

老子给出了一个领导者最典型的姿态:位置高高在上,心态姿态放低,能够与民同乐。

【经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意】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拥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核心要义】

王者在哪?

王者在哪?

按照普通的思维,领导都是高高在上的,人们会想到领导是善下的吗?老子真不愧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是阴阳和合哲学的大师,你看,“江海”和“圣王”这两个看起来不同的主题,在老子这里竟然是这般的相似,这是天地人间的合一,这是上下的贯通,这是前后的统一,这是自我与他人的统一。只要不再利用别人来为自己,只要不再将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只要将自我融于天地万物和众人之中,就能够成就天下无人可争的至高境界。

从人类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那些受人尊敬的领导者或者成功者,无一例外都是老子这种圣主思想的信徒和践行者。反之,违背老子这个思想的人,即使高高在上,也会被人们所鄙视;即使他们得意扬扬,也往往会遭人们唾弃,走向自我毁灭。

老子在这一章中,告诉了我们以下这些重要的道理。

第一,师者自然。人类的知识,来自哪里呢?老子从江海看到了大道。

第二,客观知识。我们都很熟悉文字,但你还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处下的江海不用命令就能让百川汇聚吗?这种无言的命令,才是人间的最高智慧。

第三,圣依道行。古代的圣人们就是依靠自己对客观知识的超常领悟力,创造了人间的“元智慧”。

第四,圣道普世。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圣人们根据客观世界的规律,已经创造了普世的价值体系,并以自己生命的践行对后世产生了经久不衰的、神奇的吸引力。

第五,道者利他。世上的道理千千万,核心的只有一条,这就是利他,利他就是天道天条。人与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利他就是遵循并维护这种联系的规律,而自私是在破坏这种规律。人与万物的相互联系,才是生命的本质。

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能够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迪呢?

第一,看破文字。文字只是知识的符号,本身并不能等同于知识。一个人所掌握的书面知识如何变成智慧?关键取决于他能够将多少书面知识与客观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我们学习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知识去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的发展。现如今,通过书本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的人们,能够把多少文字知识跟现实生活的事实结合在一起呢?在现实生活中忙碌的人,在手脚忙碌的同时,又能够从所面对的客观事实中汲取到多少智慧呢?你若是能够从百川汇流江海这样的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这背后的哲学思想,你也就具备了圣人般的读懂无字天书的能力。你是一个行动中的思考者吗?你是一个思考中的行动者吗?

第二,大道无言。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常有两条感知的路线。一是用嘴巴讲道理,用耳朵听别人的道理,但最终发现长着嘴巴的人都能讲出一大堆自己的道理,而且都认为自己讲的最有道理,甚至还要驳倒对方,让对方觉得没有道理。二是用我们的眼睛或者耳朵,看到或听到了一些事实和信息,虽然没有人给我们讲关于这些事实的道理,但我们好像也收到了一种信息,内心会有一种触动或者感动。第一种感知路线——用嘴巴说道理和用耳朵听别人的道理,会让你渐渐发现,通过嘴巴说出的道理是很乏力的,也很容易引起人和人之间的口角。而那看起来没有说话的事实,却往往犹如一种无言的命令,正如江海,它没有向其他溪谷河川下达任何命令,却能够令它们自动地流向大海。关键时刻出手帮助你的人,甚至在你脆弱时用表情和眼神给你鼓励的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你却能懂得。至于那些没事的时候说得很好听,遇到事情就躲得远远的人,怎么会有感动人的力量呢?恰恰相反,这种言行不一,恰恰暴露了自己、出卖了自己。由此可见,无言的命令才是人间的最高智慧。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在平时,我们可以用多少无言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力量和我们的品格呢?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中国文化中的两句名言: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悟道成圣。如果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历史上的圣人,都是放弃了自己的主观道理,而能与天地万物的规律相沟通的人;而从古至今,似乎永远不会消失的俗人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认为自己的道理才是正确的,对眼前的客观事实和规律,往往都是熟视无睹的,甚至当客观规律以事实的方式不断给人启示时,许多人依然是执迷不悟的。不信你可以亲自试试。回想一下过去你所遭受的挫折,你认为是自己主观的原因呢,还是外部客观的原因?很多人会认为是外部的原因,自己是无辜的,即使受挫了,自己仍然是正确的。在这种自辩逻辑之下,错误的主观思维就没有办法与客观规律接通,于是下一次再换一件事情,继续复制主观的错误。人类的这一典型现象,可谓是死亡自辩。可人的所有努力又都是求生的,由此就构成了生命或者人生当中一种最大的悖论:主观上求生,主观和客观上又按照自认为正确的错误走向死亡。看看我们所熟知的,或者我们自己的一些人生悲剧,不都是因为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吗?圣人给我们的重大启示就在于:尊重你眼前的客观规律,你会得到奖赏;善待你所面对的人——这样一种特殊的客观对象,你就能获得和谐的人生;能够懂得你所厌恶的人和事的特殊规律,也就是对你生命的特殊价值,你就能收获人生中的特殊礼物。

第四,圣道利他。作为普通人,你能够善待每一个相遇的人,或者将利他作为人生的唯一信念,在生活中处处践行,你就能够收获不凡的人生。作为领导,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利于自己的部下和同事的事,你就能得到拥戴。作为朋友,唯一够朋友的事就是做利于朋友的事。作为亲人,无怨无悔地为亲人服务,没有任何怨言和索取,你就能够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如果你做的所有事,能够利于天地间一切的人和物,你就是天地间的圣人。想过那种没有冲突、没有对立、没有敌人、没有困难、没有纠结的圣人的生活吗?也许你心中也有对美好的追求,但恐怕很难达到这样圣人般的美好追求。说得透彻一点,我们的美好追求之所以难以实现,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纯粹的利他之心,在自己追求美好的道路上设置了诸多障碍。你愿意试试这种无条件的、无处不在的、没有任何私心的利他吗?提醒一下,你要小心,这么做的结果,其美好的程度可能完全超乎你的想象。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前面人们所提的问题上:在上为王,还是在下为王?在上的能够处下,就是圣王;在下的能够利众,就是真王;无官却能利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甚至舍己为人,就是人间的无冕之王。在上不处下,就会被拉下台;在下的若只利己,就会过早地进入地下,这是天道的力量。

老子在本章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第一,效仿和学习江海的处下善下,就能成为百谷之王。这是老子的王者之道。想往上发展的人,要把基层工作与大局统一起来。要想当领导,就要学习江海的胸怀,能够处下,能够善下,能够包容。在位置上的领导,恰恰要下沉,要深入基层。有成就的领导更要注意自己的包容性和胸怀,不要养成官僚主义,不要被小人包围,不要被具体事务缠身而失去了博大的情怀。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客观规律是身处高位的人必须谦和对待低位的人,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才会赢得人心和人民的拥戴。官位,是人民因信任而赋予的;权力,是服务于人民的责任。任何高高在上的耍官僚习气的做派,都是对位置与信任的背叛。位置与权力是服务于人民的,不是自己谋私利的工具。

第三,提高自己,做好工作,善待众人,不争名夺利,保持恬淡生活的本色,不为任何外部力量所诱惑,就是天下无人能比的最高境界。

总之,要想发展必须知道规律,身处高位就要懂得人心与为官之道。

【悟道箴言】

学习江海吧,放低自己,众心归依。

学习圣人吧,唯有利他,成就无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