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治人事天莫若啬(注:啬(sè):甲骨文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解语】若想呈现人的身心整体性与和谐安定的生存状态,所展现的思想言行都能顺应事物的自然运化法则,那么没有比处虚涵敛更有利于保持身心整体运化的动态平衡,没有比和柔谦诚更有利于展现社会交往的和谐性,...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注:啬(sè):甲骨文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解语】

若想呈现人的身心整体性与和谐安定的生存状态,所展现的思想言行都能顺应事物的自然运化法则,那么没有比处虚涵敛更有利于保持身心整体运化的动态平衡,没有比和柔谦诚更有利于展现社会交往的和谐性,没有比清净无为更有利于呈现素朴纯真之性、达成人与自然事物共生共存的整体关系。

人只有像这样澹泊守中,谦下涵虚,自然无为,才能因遵行自然真常而复归人的本真质朴之性。

人只有涵容自性根本,才能在具体生活的内容中顺应自然运化的要求,随着思想言行与事物间和谐程度的提升而逐渐圆满觉行,展现出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渐趋完善的整体运化状态。

人只要全合质朴本真而逐渐达成与万事万物间的和谐关系,就能够展现出自然无为而合度量行的分别智,挫锐解忿,曲全成事,尽物之用,应化无方。

只要人展现出无所不应的分别智,就能够顺应生生循环的自然运化法则,展现抱一为天下式的自觉自由之智慧境界。

如果人明了不执不滞、知止守常之理,就能够圆融无碍地应对一切事物,于己则可全身,于社会则可全德;这样就会于无为无事中达成修身、安家、治国、和天下的圆满智慧。

如果国体的完善、社会的发展,能够以人们归复质朴之性为根本,并因此形成自觉自性、自由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那么人类社会才能符合自然循环的运化法则,合道顺德而得以长久地存在与发展。

这就是现自性而抱元守一、行无为而应化不竭、合循环而生生不已、达真常而无始无终的自然之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