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与中心思想解读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斯不见贤。【解语】道法自然,其体虚寂而其用不竭,自然运化规律生生循环,随机应化。就犹如拉弓射箭一样,于高则抑其向下,于低则撑其向上;力过则收敛,力不足则增益。像这样去调节,才能做到...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斯不见贤。

【解语】

道法自然,其体虚寂而其用不竭,自然运化规律生生循环,随机应化。就犹如拉弓射箭一样,于高则抑其向下,于低则撑其向上;力过则收敛,力不足则增益。像这样去调节,才能做到弓满而不折,力饱而适度,势均而不倾。如此力发于心,无执势之念,才能气行中和,神形合一,势正而准。

自然之道就是这样,阴阳冲虚而互生、互化、互离、互合,生长休息不为其主,挫锐解忿不恃其能,这样万物才得以自安其处、自适其度地运化发展。

天之道,生生循环,物极必反。阳气勃发而呈现盛旺之状,则自行趋于涵敛来消解过旺之势;阳气收藏而呈现衰微之态,则自行转而生发来挽回萎靡颓废之势。

这样事物顺应生长化收藏的运化规律自然消长,才符合自身和谐有序的存在与发展状态。

但是,世俗之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却不是这样的,而是执得惧失,趋高厌低。依凭自我是非观、好恶得失观,对所厌恶的事物弃而不取,对所喜好的事物则执满求全,像这样执持主观分别而恃逞刚强,失于应变,就破坏了自我身心行为活动的协调有序性,以及与事物同化发展的动态平衡,因趋于极端而阻断了生生循环之性。

谁能够于合虚涵柔以常保中和之性的过程中,自培其生命力,并遵循生生循环之性而神用不竭;能够于自然及社会各事物发展的同体运化中惠济天下,呈现出爱养万物不为主的共生共存的整体生命活动之状态?

只有呈现出质朴本真而见证了道德之性的人,才能像这样洞彻事物的整体运化状态而本末兼化,涵养生命,博爱众物,而和谐自然及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因此,智者圣人不迎不拒地应对一切事物,却不会恃力妄为,而是全然顺随事物的运化法则无为而行;自然达成事物发展的和谐结果,却不会居功自傲,而是安柔谦下,功成事遂身退。

有道者就是像这样自然呈现流畅的生命活动状态,涵虚和性而收敛锋芒,思想言行合于平常生活自然而然的应对中。因此,其虽然呈现明睿之性、灵应之功,却光而不耀,不昭彰自己的才能。这才是大德无我的智慧展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