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十八章》原文与感悟

道德经《十八章》原文与感悟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此承上章言世道愈流愈下,以释“其次亲之,誉之”之意也。大道无心爱物,而物物各得其所;仁义则有心爱物,即有亲疏区别之分,故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谓圣人治天下之智巧,即礼乐、权衡、斗斛、法令之事。然上古不识不知,而民自朴素。及乎中古,民情日凿,而治天下者,乃以智巧设法以治之。殊不知智...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此承上章言世道愈流愈下,以释“其次亲之,誉之”之意也。

大道无心爱物,而物物各得其所;仁义则有心爱物,即有亲疏区别之分,故曰“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谓圣人治天下之智巧,即礼乐、权衡、斗斛、法令之事。然上古不识不知,而民自朴素。及乎中古,民情日凿,而治天下者,乃以智巧设法以治之。殊不知智巧一出,而民则因法作奸,故曰“智慧出,有大伪”。

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以立孝以教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

盖忠臣以谏人主得名。上古之世,君道无为而天下自治,臣道未尝不忠,而亦未尝以忠立名。及乎衰世,人君荒淫无度,虽有为而不足以治天下,故臣有杀身谏诤,不足以尽其忠者。是则忠臣之名,因国家昏乱而有也。

此老子因见世道衰微,思复太古之治,殆非愤世励俗之谈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