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1]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2],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译文】有人说民众不怕死,如何用死威胁民众呢?真这样吗?不是,他们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他们认为不犯死罪,你拿他就没办法,要使民众怕死,不管够不够死罪,只要为非作歹,抓起来就...

第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1]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2],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有人说民众不怕死,如何用死威胁民众呢?真这样吗?不是,他们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他们认为不犯死罪,你拿他就没办法,要使民众怕死,不管够不够死罪,只要为非作歹,抓起来就杀,谁还敢?一般来说,杀人的事不由我管,有专人专管,我代替专管杀人的人杀人,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料,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料,很少不伤手,所以,冤杀几个在所难免,但是,达到了震慑民众的效果,还是值得的。

【注释】

[1]奇:少见的作为,按第57章翻译说明4、5的解释,民众的大多数定义了很多事情(主要是人的事情,比如惯偷该不该杀)的“对错”,偏离“正确”就是错误,就是“蹊跷”,就是为非作歹。

[2]《墨子》说:“斧以金为斫(zhuó)。”大斧头,引申为“砍”。

【翻译说明】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千百年来,人们都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做老子对政府残暴行为的指责,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表面上看,既然“民不畏死”,那么“执而杀之”就不会有效果,可是,为什么后面跟着一个“孰敢”呢?看来,“民不畏死”是假的。假在哪里呢?民认为自己所作所为不够死罪,不够死罪的事他当然敢做,怎么会怕死呢?

怎么办?做不够死罪的事,我也杀,他就不敢做了。

“司杀者”按法律办事,够死罪才杀,我不懂法律,代替“司杀者”“杀”,肯定会冤杀,这就像“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很自然。

2.本文的风格

在老子的其他文章中,很少看到老子如此果决,跟其他文章所反映的老子完全不同,其他文章所反映的老子温文尔雅。究竟是什么导致老子书写本文的呢?原因已经无从考证。我们估计,可能是曾经有人询问老子“民不畏死”怎么办,老子考虑良久想出处理办法,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而把它折成文章写了出来。另外,本文很特殊,所讨论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而其他文章所讨论的往往是抽象的道理。

【中心思想】

要震慑民众,冤杀几个人是必要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