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周易/周易《明夷》卦《象》《象传》《彖》解读

周易《明夷》卦《象》《象传》《彖》解读

明夷明夷:利艰贞。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明夷

明夷:利艰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卦名释义】明夷,日入地中,以明入晦,犹光明殒伤,故名“明夷”。《序卦》:“夷者,伤也。”《杂卦》:“明夷,诛也。”《周易正义》云:“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於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亦‘明夷’之义也。”明夷有目伤之义。“明夷”爻辞取鸟伤之象。小过变而成明夷卦。

【释读】明夷:利於隐忍之兆。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衆,用晦而明。

《象传》説:明夷卦的卦象爲光明入地下,象徵着“光明被阻”。君子以此处理与民衆的关系,即韬光养晦不表现个人,反而能使自己充分得以展示才智。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释读】初九:鸣叫的鸟在飞翔之时,垂下了翅膀。君子在路上行走,三天没有吃东西,有所往,主人有埋怨之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象传》説:“君子于行”,是由於坚持道义而不食。

明夷于飞:《诗经·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仓庚,鸟名。《説文解字》:“离,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李镜池《周易探源》认爲:“‘明夷’在这一条爻辞里应该是‘鸣鴺’的通假。鴺,亦作鹈,夷、弟形近音通。鹈,在《诗·曹风·候人》有‘维鹈在梁,不濡其羽’之句,鹈在《尔雅·释鸟》叫作‘鴮鸅’,郭璞注:‘今之鹈鹕也。好群飞;沉水食鱼,故名洿泽,俗呼之爲淘河。’”高亨则以爲“明夷即鸣雉”,一説爲鸣鸢。

【象解】离爲鸟。震爲动,爲飞,爲羽翼。小过卦有飞鸟之象,飞鸟伤则爲明夷;小过卦九四动往初六,则爲明夷卦,正合明夷“垂其翼”之象。经以中爻爲主,六二居中爲初九之主,初九往应六四,前行遇坎且必爲六二所妒,震爲往,爲主人,爲言,故曰“主人有言”,尚秉和以此爻用象全在应爻。又震爲君子。颐爲大离卦,有口象,颐卦上九动往六三则成明夷;坤爲闭,离爲口,坎爲口实,口闭而无实则爲不食。《易林》以震爲口,爲食,言其动而食。验之於经,多以坎爲酒食,兑爲享爲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释读】六二:眼睛受伤视力差,箭又射伤了左侧大腿,宜於借助健壮之马的力量而得济助,吉利。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象传》説:六二爻之吉,是因爲它顺於九三又秉承中正之道义准则。

明夷:《洪范》:“视曰明。”李镜池《周易校释》“疑明夷有目伤之义”。

夷于左股:据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考证:“案《诗·车攻》毛传曰:‘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充君之庖。故自左膘而射之,达於右腢,爲上杀;射右耳本次之;射左髀,达於右膘爲下杀。’正义曰:‘凡射兽,皆逐从左厢而射之。’《公羊传·桓四年》何注曰:‘一者第一之杀也,自左膘射之,达於右腢,中心死疾,鲜洁,故乾而豆之,以荐於宗庙;二者第二之杀也,自左膘射之,达於右脾,远心死难,故以爲宾客;三者第三之杀也,自左脾射之,达於右膘,中肠胃污泡,死迟,故以充君之庖厨。’毛传髀,《释文》作脾,云‘谓股外也’,《説文解字》云‘髀,股也’,《文选·七命》注引作‘股外也’,盖对文内曰髀,外曰股,散文髀股通也。六二‘明夷,夷于左股’,即毛传所谓‘射左髀,达於右膘,爲下杀’者。《九家》及《正义》并训下夷字爲伤,案读爲痍。(《左传·成公十三年》:‘芟痍我农功。’《释文》:‘痍本作夷。’)《公羊传·成十六年》曰:‘王痍者何?伤乎矢也。’矢伤谓之痍,是‘夷于左股’即射於左股甚明。”

用拯:拯,《説文解字》作“抍”,上举也。《集韵》:“抍、承、撜、拯、丞五形同字。出溺爲拯。”“拯”有被提举而得济助之义。

【象解】坤爲闭,离爲目,互坎爲矢在离之上,矢伤谓之夷,夷於目也。小过卦九四动往初六,巽不见而变坎震,故“夷于左股”;震爲左,後天八卦方位。震爲马,六二承阳,故“用拯马壮”则吉,拯马即承阳也。参看涣卦初六。《説卦》“坎,其於马也,爲美脊”,脊有“承”之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释读】九三:傍晚天色昏暗,在南方冬猎,捕获一只头很大的猎物,预兆病情不会加重。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象传》説:到南方冬猎的心愿,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明夷于南狩:明夷,傍晚天色昏昧之时。《释天》:“冬猎爲狩。”《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岁终田猎,名曰狩也。”

不可疾:《説文解字》:“疾,病也。”段玉裁注曰:“析言之则病爲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按经传多训爲急也,速也,此引伸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又曰:“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谓“筮辞凡九言疾,皆谓疾病”。

【象解】九三离终,前遇坤夜,自明入暗,日入地中之象。离南坎北,坎爲冬,震爲狩,故曰“明夷于南狩”;坎又爲首,阳称“大首”。巽爲疾,震爲鍼砭,故爲“不可疾”。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释读】六四:从左侧腹部射入,伤到了飞鸟的心脏,赞美声享誉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象传》説:“入于左腹”,猎获的猎物满足了自己意愿。

明夷之心:明夷,音同“鸣鴺”,飞鸟之谓也。

【象解】震爲左,爲出,爲入;坤爲腹,故“入于左腹”。坎爲心,六四应於初九阳爻,故获於明夷之心。艮爲止,爲门庭,则震爲“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释读】六五:箕子韬光养晦,有利之兆。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象传》説:箕子之贞,説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罢了。

箕子之明夷:《周易集解》引马融曰:“箕子,纣之诸父,明於天道、《洪范》之九畴。德可以王,故以当五,知纣之恶,无可奈何。同姓恩深,不忍弃去,被发佯狂,以明爲暗。故曰‘箕子之明夷’。卒以全身,爲武王师,名传无穷,故曰‘利贞’矣。”

《经典释文》:“箕子之明夷,蜀才‘箕’作‘其’”,“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邹湛云:训‘箕’爲‘荄’,诂‘子’爲‘滋’。”《汉书·儒林传》:“箕子明夷,阴阳气亡箕子。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惠栋《周易述》曰:“今《易》,箕子作荄兹”,又曰“刘向《别録》犹循孟学,故马融俗説,荀爽独知其非,复宾古义,读箕子爲荄兹”。《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箕宿不能用来簸扬糠秕,斗宿不能用来舀取酒浆。

子,《説文解字》:“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爲称。象形。”《尔雅》:“子,孜也。”《释名》:“子,孳也,相生蕃孳也。”《白虎通义》:“子、孳、兹、滋音义通。”高田忠周《古籀篇四十》:“三代用‘孳’,秦汉以後以‘子’代‘孳’也”,“孳爲正字,子爲假借也。”“箕子”之爲“荄兹”“荄滋”“其子”“其兹”“孩子”等,皆因假借故。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卷首总论:“至明夷六五之箕子,与《彖传》之箕子,絶对不同。《彖传》之箕子,纣臣也。六五之箕子,则赵宾读爲荄兹,刘向、荀爽读爲荄滋,王弼读爲其兹,蜀才读爲其子,而《焦氏易林》则读爲孩子。孩子指纣,与《论衡》读微子之刻子爲孩子同也。古亥音皆音喜,皆与箕音通。且以六五之君位,而使纣臣居之可乎?马融知其不可,以箕子演畴,有帝王之德爲解。然何以解於箕子之明夷,《彖传》谓箕子晦其明,今谓箕子明夷,则竟不明矣。其谬二也。”

【象解】震爲箕,爲子,故曰“箕子”。《周易尚氏学》:“易凡於人名地名,无不从象生,除焦延寿外,无知此者。震箕象形,《易林》屡用。”坤卦群阴,爲暗昧,故“箕子之明夷”乃自晦其明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释读】上六:没有光明,晦暗,刚开始时升至天空,而後来却堕入地下。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後入于地”,失则也。

《象传》説:“初登于天”,开始时光明普照,君子之德辉耀四方各国。“後入于地”,最後太阳隐没,贤明之德不显,民无可效法之楷模。

【象解】尚秉和《周易尚氏学》:“明夷之初爲晋,晋日在地上而爲昼,故曰‘初登于天’;乃晋覆成明夷,日在地下而爲夜,故曰‘後入于地’,入地故晦而不明。卦正如彼,覆则如此,此文王示序卦之义也。”上六坤卦,坤爲晦暗,爲“不明”。坤又爲地,上六居六爻之极,物极必反,故“後入于地”。

【附】箕子之明夷

《史记·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爲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微。”燕夺取朝鲜,朝鲜侯逃到朝鲜半岛,才有“入海”之説。张华《博物志》:“箕子居朝鲜,其後燕伐之,朝鲜亡,入海爲鲜国师。”《博物志》多取自传説而非信史。

李镜池《周易探源》中认爲“六五‘箕子之明夷’,当是箕子往明夷的意思”。李镜池在《周易通义》中的解释是:“箕子,殷纣王的哥哥。之,往。明夷,东方之国,日出处。这説的是殷亡後的故事:纣王的哥哥到明夷国去。”认爲“箕子之明夷”就是殷亡後箕子奔朝鲜的故事。《路史·後记》称:“夏之世有箕伯、直柄……箕伯之後,箕子事纣。”箕子名胥余,後人説他封子爵,国於箕。箕子以商朝大臣事纣王,屡见於先秦史籍,《史记》説箕子因谏阻商纣王不听,“乃详狂爲奴”,并遭到纣王的囚禁。武王克商後,将箕子释放,而箕子“不忍商之亡,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