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辛弃疾传记/辛弃疾传记:江海滔滔 干戈未息

辛弃疾传记:江海滔滔 干戈未息

江海滔滔 干戈未息在带湖之滨住了整整十年的辛弃疾,竟然在1191年的冬天突然被朝廷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1192年的春天,他就要去福州任职了。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大好光阴就那样白白逝去了,这个职务比他之前的湖南安抚使要低很多,地方也偏远。可是,辛弃疾却毫无怨言。他多年对时事的关注,满心的力气没处使,终于等来了再次起复,心中依旧满是希望。福建对南宋来说是...

江海滔滔 干戈未息

在带湖之滨住了整整十年的辛弃疾,竟然在1191年的冬天突然被朝廷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1192年的春天,他就要去福州任职了。

他已经五十三岁了,大好光阴就那样白白逝去了,这个职务比他之前的湖南安抚使要低很多,地方也偏远。可是,辛弃疾却毫无怨言。他多年对时事的关注,满心的力气没处使,终于等来了再次起复,心中依旧满是希望。

福建对南宋来说是很重要的地区。南宋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贸易繁荣。宋高宗当年被金兵逼得逃到海上,也知这些海岸边防的重要。武夷山地区文教兴盛,人文荟萃。理学家朱熹先后创办了武夷书院、考亭书院,培养大批学生,创立了闽学,武夷山遂成为理学名山。

辛弃疾来到福州,他是主管刑狱的,要求属官们要奉公守法。他建立了比较严格的考察制度,加强对吏治的管理。他倔强的本性一点也没有改变。在他的治下,原来可通过吃对家、捞双方的打官司钱的吏员们都没了油水;本来盼着多得点赃钱来中饱私囊的职官们,也要把手脚收拾干净了。这下就惹得很多人对这位新上任的刑狱公事心生不满,很多州郡的守令对他的行事作风都颇有微辞。

下边的人不爱听令,已然很让人头疼,可连辛弃疾的顶头上司福建的安抚使林枅对他也开始看不顺眼,事事掣肘,处处和辛弃疾闹意见。当时一代儒宗朱熹正在建阳闲居,辛弃疾有很多烦扰的政事会和他沟通,有好友宽慰,才得少许平静。

这年的九月,林枅去世,辛弃疾以提点刑狱兼摄安抚使之职。虽然职位上升了,可他仍旧不得人欢喜。为什么辛弃疾会如此招人烦呢?因为他推行了“经界”和改变盐法的建议。

如前所述,辛弃疾一直很关注土地兼并问题,而宋朝对这个问题向来是不管的。土地集中在一些豪强的手中,而且不收他们税,税仍由原来的业主所存,正是“有产而无税”,后者“无产而有税”,在福建路,这种现象特别严重。

“经界”之法就是清查土地的所有权和均平赋役负担的意思,这个建议曾有福建任职的多个官员提出过,但都未被采纳,辛弃疾不畏惧,继续提出来。

再者,他还观察了官运官销食盐有很多弊端,官吏苟简,多以灰土杂之食盐之内,食盐质量不合格,使得私盐盛行。私盐之价复增,又让官盐卖不动,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1192年,他主张用“钞法”来解决问题,能够把经费足用的同时,还能保证民生,改盐法之弊端,就是官府准许盐商认购税款,然后给他们证件让他们贩运包销食盐。这种方法虽也不是尽善,但还好些。

辛弃疾的好朋友里有不少是曾经在福建做过官的,这些人常与他交流政务,很多见识相合。当他自己亲身来到福建之后,切身考察感受到民生疾苦,才决定再次把这些建议提交上去。他明知道会碰钉子,很有可能被驳回,都有前车之鉴了,可他依然要这么做。

当他被一些人中伤的时候,心里也很酸苦,时不时也会怀念起当年在带湖时的隐居岁月,这种情绪会反映到他的词作之中。

辛弃疾为朋友赠别,却不由得总会把伤感化入其中,他的《临江仙》词云:“海山问我几时归,须富贵何时”。他在《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里也表现了这种伤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舞?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这本是在席上饯别好友的作品,可是绵绵的悲伤弥漫在词境之中,谁能为我楚歌?何时能再看那楚舞?他化用戚夫人的典故,将知音难觅的离散愁怀写尽。

什么名声,什么生死,更有什么富贵,皆不如相知之情,动人心魂。古往今来,最伤人的是情,可真能把情相守到底的又有几人?四十已不惑,五十已知天命,可他仍然要执着一份痴,偏恨,偏不觉,万年衣冠,千古功名,又何如归隐,去行那白鸥之盟,逍遥山水之间。

朝廷的之事风云变幻,而他的心事却始终如一。他在福建任职之时,又与朱熹和陈亮会面。

此时的皇帝已然是宋光宗,当他被皇帝召见之时,他仍然提出国防线之军事实力的问题。他仍旧主张要加强荆湘一带的军事防备以防敌人溯江而下,危及其他州郡。

他一片热诚皆为固南宋之金汤基业。皇帝没有重视他,让他在临安做太府少卿。此时的辛弃疾已然有些灰心,他离开三山去临安之词作《鹧鸪天》中写道:“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已然预感到前路茫茫。

果然,半年后,朝廷又改派他去做福州的知州兼福建路的安抚使,那时的福建常有海盗出没,由于当时赵氏皇族的一支也在这边繁衍,所需的费用浩大。福建又多山,民众收成不好之时,就难于应对。

辛弃疾经过全面筹划,建立了“备安库”,不断节省开支,很快就积满了五十万贯来供应军饷和皇室。辛弃疾多方为军费张罗,无论在哪里,他都会希望能够有好的战略。他希望买一万铠甲,把军事力量补充上去。

可惜,还未等到辛弃疾实行他的军事计划,就有人跳出来弹劾他“残酷”,“奸赃”,朝廷也全数罢了他的官,只给他一个挂名的主管建宁武夷山冲佑观的差事。其实是不需要他去做事的,他只能回到带湖之滨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