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李清照《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原文与赏析

李清照《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原文与赏析

双调忆王孙①赏荷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②。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③。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注释】①双调忆王孙:词牌名。忆王孙,原为单调三十一字,此扩充为双调。此词词牌原为《忆王孙》,有误。②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指秋天万物萧瑟。③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汀:水边平地。【赏析...

双调忆王孙①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②。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③。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注释】①双调忆王孙:词牌名。忆王孙,原为单调三十一字,此扩充为双调。此词词牌原为《忆王孙》,有误。②红、香:以颜色、气味指代花,指秋天万物萧瑟。③蘋:亦称田字草,多年生浅水草本蕨类植物。汀:水边平地。

【赏析】文人墨客向来有“悲秋”的传统,所谓“悲哉秋之为气也”。面对秋天枯萎憔悴的花草,萧条冷落的景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就会涌上心头,多愁善感的文人不免凄凄惨惨、唏嘘感慨、伤心不已。宋代之前,只有极个别心胸开阔的诗人能跳出“悲秋”的传统,以欣喜的眼光赏识着秋天的美景。中唐诗人刘禹锡一生频遭挫折,却始终不改倔强刚硬的个性,他对秋天的景色就有另外一副眼光,《秋词》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歌否定了历来“逢秋悲寂寥”的陈词滥调,独标“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请看:秋高气爽,晴空万里,一鹤排云而上,是多么地高扬豪迈。诗人的诗情也因此给引向了碧霄,变得视野开阔,心胸爽朗。晚唐诗人杜牧出身名门,才华出众,自视甚高,一生积极想有所作为,他对秋日景色也有另一番赏识,《山行》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远上寒山,诗人不着眼于冷落萧条的景色,依然兴致勃勃。当他遥望发现“白云生处有人家”时,一种欣慰喜悦的情感涌上心头。诗人浏览景色,发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日别致景色,火红的色彩中充满了生机,诗歌也因此具有一种高朗爽健、意气风发、俊逸明丽的特色。

李清照作为女子世界中的豪俊,其豁达的胸襟、爽朗的个性、开阔的视野,毫不逊色于前辈优秀诗人。面对“红稀香少”的暮秋季节,词人不是在为荷花稀落、荷叶枯萎等流逝的风光景色而惋惜感伤,而是兴趣盎然地与“水光山色”相亲,品尝大自然“无穷”的美妙,以充满诗意的画笔勾勒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深秋湖面风景图。这里,湖水浩渺,波光粼粼,清澈的绿波与岸边的“蘋花汀草”掩映成辉。整个画面的色调清新秀丽,景物疏落有致。少女的欢欣,使得“莲子已成荷叶老”的深秋湖面也透露出勃勃生机。词人是这样地喜爱自然山水的美好风光,以至留连徘徊,依依难舍。然而,词人却转折一层表达,不直接写自己留连忘返的情思,而是写“眠沙鸥鹭”对早早归去游人的埋怨,以表述自身对“水光山色”的无限依恋之情。可以设想,词人今天又是一次“兴尽晚回舟”,临别之际却再度留恋,词人完全陶醉于迷人的风光景色之中。只有感觉到现实生活的美好灿烂,对现实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词人才会用如此轻灵欢快的笔调去描绘暮秋景色,以如此爽朗开阔的胸襟去拥抱自然。

北宋词人中有欧阳修可以与之比拟。其《采桑子》说:“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欣赏春暮景色,依然开朗乐观,突破春怨秋愁的模式。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承受更多的压力,遭受更多的挫折打击。能有这样一种开朗豁达的胸襟,李清照是独一无二的。(诸葛忆兵)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ongchao/202302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