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赵善括《水调歌头 饯吴漕·浩叹对青史》原文与赏析

赵善括《水调歌头 饯吴漕·浩叹对青史》原文与赏析

浩叹对青史,循吏久无闻。二年江右,赖公华节布阳春。才自搴帷问俗,无复埋轮当道,一路尽澄清。多少攀辕意,不待及瓜人。 驻膏车,迟祖帐,倒离尊。满庭桃李绿阴,何处不深恩?此去玉音应问,底事金围微减,忧国更忧民。造膝一言语,四海入洪钧。赵善括的词,风格骏迈。这首《水调歌头》,是为饯别吴漕而作。宋代所设置各路转运使,管理一路民政、财政、司法等,一般习惯称为漕。词中有...

浩叹对青史,循吏久无闻。二年江右,赖公华节布阳春。才自搴帷问俗,无复埋轮当道,一路尽澄清。多少攀辕意,不待及瓜人。 驻膏车,迟祖帐,倒离尊。满庭桃李绿阴,何处不深恩?此去玉音应问,底事金围微减,忧国更忧民。造膝一言语,四海入洪钧。

赵善括的词,风格骏迈。这首《水调歌头》,是为饯别吴漕而作。宋代所设置各路转运使,管理一路民政、财政、司法等,一般习惯称为漕。词中有“二年江右”,所以吴漕当是一位姓吴的江西转运使。在他离开江西时,赵善括写这首词为他送行。他歌颂这位转运使的政绩,说他为人民造福,并预计他到国都杭州之后,一定受到皇帝的慰问。是一篇歌功颂德的词章。

开篇从宏观着笔,用历史眼光审视现实,并用否定的意态入题,然后才进一步引起下文的颂歌。“浩叹对青史,循吏久无闻”,面对史册而浩然喟叹。为什么呢?因为守纪爱民的好官吏很久不被称道了。这首词的创作必要性,于此有了历史的、客观现实的依据;他挥笔直书,称赞吴漕的德政,并向社会广为宏扬,正是必要的。这种笔法,比正面叙说推进一层,有力地领起下文。接着就是颂扬吴漕政绩:“二年江右,赖公华节布阳春。”指吴任江西路转运使有两年时间,这一带的人仰仗着他的治理如浸润于阳春的德泽中。“华节”,即符节,汉代皇帝派到地方的使者,持有皇帝所给的符节作为凭证,以后大行政区的长官,受皇帝之命管理地方政事,虽不持符节,但仍用“持节”一词。“华”是光辉之意,属赞美之词。“布阳春”即遍布和暖的春意。这里用阳春比喻仁政使人民生活美好,这是概括的描写。那么,他是如何使人民受益的呢?词意又深人一层,然后一件一件地列举德政的具体内容:“才自搴帷问俗,无复埋轮当道,一路尽澄清。”先是他能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了解风土民情和庶民的生活状况,亲自接近人民。“才自搴帷”,谓刚到任,下车伊始。“搴帷”,掀开车帘。“问俗”,即询问风俗,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由于他有细察民情的好作风,奸险邪恶的人就不敢横行霸道了,“无复埋轮当道”,是说再用不着为锄去奸恶而使人埋住车轮了。汉代的张纲埋下车轮(以示不战胜坏人决不离开)是因为豺狼当道,现在作恶者销声匿迹,所以说“一路尽澄清”。这样的循吏,当然是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和挽留,因此,词意很自然地转入写他离开时的情景:“多少攀辕意,不待及瓜人。”“攀辕”是挽留之意,指人们攀住车辕,不让他离开,表示对他的爱戴和留恋。“及瓜”,事出《左传》,齐襄公派连称等戍守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此处“及瓜人”指继任者。“不待及瓜人”是要求他再继续在当地治理下去,不要等待来接替的官吏,这就把老百姓对吴漕的热爱和他们的愿望充分地表露出来。词作写吴漕的政绩,并非一味将所要称赞的人和事孤立地渲染夸张,而是把“官”与“民”结合在一起,把人和事放在送行的过程中加以描写,用不断转换视角的艺术手段,使作品的立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写到这里,一位刚直不阿、忠于职守而热爱老百姓的循吏的形象,就显露在读者面前了。词的下阕,写送别时的深情厚意。过片“驻膏车,迟祖帐,倒离尊”,紧紧扣住题目的饯别,饯别宴会上的盛况,在这里见出一个侧面。“膏车”指在车辖上涂了油膏的车,使车在旅途中行驶得更快。“祖”是饯行,“祖帐”指为饯行摆酒而设的帐幕。“离尊”是送行的别酒。这里以“驻”、“迟”、“倒”三个动词形象地表现送行人的情意,停下了车,延长了饯别宴会的时间,斟酒在送行宴会的酒杯里。这一切,都表示对吴漕的尊敬和惜别依依。情意从何而来呢?“满庭桃李绿阴,何处不深恩”,以桃李的茂盛比喻吴漕推荐而成才的人数众多,哪一地方的人不受到他深厚的恩惠呢?他培养的人才已经桃李成荫,人们在心上热爱他,感激他。接着,笔调跌宕,写作者的想象和祝愿,强化前面所抒写的深情,“此去玉音应问,底事金围微减,忧国更忧民”,这里宴会上送别者对吴漕的预期,大家说,像你这样的循吏,这次回国都去,皇帝一定会关怀及询问你,你为什么比过去消瘦了,是因为忧国忧民吧?“玉音”指皇帝说的话,“金围”是指古代贵宦腰上所系的金带。“微减”言因政事劳累而稍微消瘦,这里叙说他的政绩皇帝早已知晓,并给予褒奖。最后以“造膝一言语,四海入洪钧”二语作结,意思是说,你在皇帝身旁进言,能使普天下的百姓都得到好处。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希望吴漕还要为全国老百姓造福。

这首词写得豪放酣畅,内容虽是送别,但没有一般饯别词那种悲愁哀叹的气氛,却洋溢着得意昂扬的情调。词中通过细节的刻画和人们的期望,塑造了一个循吏的形象,寄托了人民对官吏的希望。上下片意脉贯通,笔势豪放,用典贴切。更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一历史人物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比较,在历史的视野中考察,吴漕的政绩,就更显得可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