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玉楼春·来时吴会犹残暑》原文与赏析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 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此词是作者任浙江漕司时所作。当时苏轼正任杭州知州,二人过从甚密,常有酬唱。在苏轼被召入京的别宴上,作者欣然赋就了这首《玉楼春》,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深情。
“来时吴会犹残暑,去日武林春已暮。”马成生平事迹无考,“来时”当指马成赴浙漕一事,时为作此词的前一年;“去日”便指东坡应诏回京。二句字面上虽然只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但从我“来时”演绎到君“去日”,已经透写出二人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情了。紧接着词人便破题点出,“欲知遗爱感人深,洒泪多于江上雨”。遗爱者,指地方官在职时有德政,走后仍为当地百姓所爱戴。思人之至而洒泪,固已深切,以“江上雨”喻泪,尤觉缠绵:泪如雨,只是比喻了泪之多,而江上之雨,更是汇入江流,连绵不绝。因此,以“江上雨”喻泪,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流泪之多,还暗示着泪是可以流尽的,内心的思念却可如钱塘江水永远流不尽。并且,这种思念是无法截断的,任何强作宽慰和超脱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
往事已去,来日方远,还是注目于执盏话别的此时此地吧。过片笔锋一转:“欢情未举眉先聚,别酒多斟君莫诉。”在一片伤离的气氛中,双方都想轻松一下,不要过分悲苦,但是,长亭的氛围毕竟死死地笼罩住词人的心灵,故尔“欢情未举”,又皱起了眉头,陷入那离别的无尽思绪中去了。往日谈笑风生的宴席上,如今是默默对斟,两人都沉浸在依依的别情之中。轻松的谈不出,沉重的不愿谈,“君莫诉”三字便是这种情形的绝妙写照。末二句一笔宕开,代别后设想:“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西湖畔的山水楼台,是二位友人时常欢聚的地方,朋友离去,这里再也不会有赏心乐事了。良辰美景,盖为嘉宾而设;物是人非,只能空惹啼痕。昔日欢游的踪迹,遍布于湖边的一草一木,因此哪怕是微小的景致,都会带上特殊的感情。一个“尽”字,既正写了肠断之恨,又暗写了往日的友情之深,不管“抬眼”望何处,都会勾起物是人非的深切思念。
在这首词里词人从忆昔、思今到追想将来,感情脉络十分清楚。结句呈现出一种迷蒙渺茫、无所适从的气氛,给读者以不尽的回味和想象。整首词感情极为缠绵尽致,感人至深。苏轼得词,深受感动,提笔和道:“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苏轼毕竟是性格豪放人物,虽然也千思万念,但写得较为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