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春已归来》原文与赏析

辛弃疾《汉宫春 立春日·春已归来》原文与赏析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稼轩写了许多以春为题的词,其中以这首《汉宫春》写立春及《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写暮春为其代表。《汉宫春》是一首迎...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稼轩写了许多以春为题的词,其中以这首《汉宫春》写立春及《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写暮春为其代表。

《汉宫春》是一首迎春词,实为春愁词。上片写迎春。词一开头说冬去春来。这里不一般地说春天到来,而是说“归来”,说已经归来,春天真真实实地回到了人间,回到自己的身旁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天已经归来,不仅感受到,而且亲眼看到她的到来。词以意象叠印手法,以连续变换的具体意象,罗列层次,构成春已归来的总体意象:美人头上的春幡,乍暖还寒的春寒,西园的春燕,迎新的春酒。

“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你看那美女头发上插戴的春幡,在迎风飘舞。《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又《苕溪渔隐丛话》:“《荆楚岁时记》云:‘立春日悉剪彩为燕子以戴之。’故欧阳永叔诗云:‘不惊树里禽时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云:‘汉殿斗簪双彩燕,并知春色上钗头。’皆立春日帖子诗也。”那么春幡,有为小幡,有为彩燕。严酷的冬天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到来,人人欢迎她,热爱她,人们满面春色,春色上钗头,就连妇女的头上也闪动着春天的光彩,飘荡着春天的气息。这全从眼中看出:通过具体而形象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春已归来,并给春已归来作了气氛上的渲染。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这是写春寒,是春已归来的第二个具体意象。春打“六九”头,春天虽已到来,但初春季节,冬天的余威尚未彻底消除,乍暖还寒,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没有来由的春风春雨,冬天剩余的寒威还没有全部收尽。春寒料峭,但春天毕竟到来;由寒到暖,由冬向春,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词人正是捕捉住了初春的季节特点——“未肯收余余寒”,在这一点上点染着春意。而说“无端”、“未肯”,把春寒人格化,把带有寒意的初春感情化了——气候、节气本是无情之物,在这里词人化无情为有情,把可感受而不可言说的春寒意象化了,这是使用了移情手法。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这是写春燕。词从眼前的西园春燕推开一步,不写眼前,而写“年时”(过去);不是飞到西园,而是梦到西园,正极写盼春之情。想去年的春燕,在今天夜晚会梦魂飞到西园的吧。说“料”,是设想,说去年,带出今年。这是使用转进一层的手法:今年春来早,去年春来迟。去年今日,春燕迟归,只有魂思梦萦了,今年春日,春燕可以径飞西园了。这里借春燕“梦到西园”,极写万物迎春之情态。写燕子迎春,正是写人的迎春,写人对春天的渴望与热爱。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这是写春酒。“浑未办”直承“年时”,遥应“春已归来”。年年盼春,时时盼春,而当春天到来时,自己又感到措手不及、毫无准备。故曰“浑未办”。“浑未办”,即全未办。今年春来早,自己还未准备好黄柑果酒,怎能传递迎新菜盘。《遵生八笺》:“立春日作五辛盘,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故苏(轼)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韩鄂《岁华纪丽》卷一:“盘号五辛,觞称万寿”。这里的“青韭堆盘”即指五辛盘。春天到来,本应备办五辛盘以迎新祈福,但词人以“浑未办”、“更传”的摇曳委婉的句式与犹疑踌躇的口气,在拍转自身时,揭出在春已归来之时产生的复杂矛盾的心声,由欢乐透出迟疑,为从迎春转人春愁作艺术上的准备。

春幡,春寒,春燕,春酒,全从“春已归来”上生发,从全景镜头——春已归来转人窄角摄入,焦点集中在一个个具体意象上:一、四是人事意象,二、三是自然意象,由人到自然,又由自然到人,在意象的反复叠印与转换中,构成春光春色无处不在的总体意象。

词的下片写春愁。“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三句遥应上片首句“春已归来”,对春之到来做铺叙,并从初春写到仲春,在春天的时间运动中揭出人事,表达感受。春风吹遍大地,万象更新,梅花绽开,柳絮飘飞,春风正忙,没有一些空闲(时间)。这全是正笔,但加一“却笑”,则全成反面文字。笑它东风无事忙,只忙一些薰梅染柳,装点门面,供人们游赏享乐罢了。这正是词人讥笑的地方,其中包含着愤慨与失望。

“闲时”二句由梅柳转入自身。上句说“更没些闲”,写春风忙于装点自然风光,顾不得人事,只是在忙里偷闲中想到人事:“又来镜里,转变朱颜。”从人盼春来,写及我愁春至,因其暗换韶光,老却多少朱颜翠鬓。 人之衰老,从照镜时可自我发觉。这里以散淡之笔,写悲愤之情,看似不经意,却流露出浓重的悲哀。春天到来曾给人们以希望,人们在这希望——失望的反复回旋中浪费掉大好时光,由朱颜转为老年,年华在春风中老大了,壮志在春风中消磨了。词以淡淡之笔写浓浓之愁,相互反激;由欢乐到愁情,由希望到失望,词正是在这反正词情的回旋激荡中逼进主题,并以意象转换手法,展示情感的变化,写出春愁。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一句总结,一句顿挫。承上把“却笑”、“闲时”等内在感情表面化,从迎春直落怨春。“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不断的清愁,正指这旧恨与新恨——国难家仇,旧恨连新恨,新恨接旧恨,这不断的清愁,像个玉连环一样,环环相套,环环相生呵!词人以“问何人、会解连环”的反问句式,把他的极端悲愤之情作了激烈的表达,声情激越,震撼人心。“解连环”典出《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这个典故的背后隐藏着国事,词人的不断的清愁正在于国事;而春天又与国事相关连,词的象征意义也因此而逐渐显现。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最怕的是看见百花开过,众花凋零,清晨里塞雁先期飞还北方。这里是以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景物描写作结,由仲春到暮春,写春之归去,照应开端“春已归来”,描写了春天的整个发展运动过程。“生怕见”,以假设语气,由春已归来,设想春之归去。而“生怕见”,是就春之来带来欢乐,写到春之归去的失望悲伤;“花开花落”,是就花写春,花开——春已归来,花落——春之归去,此处重在花落,重在春归。迎春而又怨春,喜春而又怕春,正曲折地表现了词人的复杂委曲的心情。“塞雁先还”,因景生情,构成联想,塞雁迎春北还,由个人春愁引出家仇国难。说“塞雁”,勾起词人对北方失地的联想;说“先还”,此地春归,而北方沦陷区正是春来,可这是叫人“生怕见”的“春来”呀。“塞雁先还”,雁先于人而还,雁还而人未还;壮志不酬之感、国耻未复之憾都蕴含其中了。这正是词人“生怕见”之所在了。“生怕见”照应开端“看美人头上”,本是看到春已归来,又看到春之归去,而春之归去,本眼中实景,却出以“生怕见”,由实入虚,跌宕顿挫,摇曳生姿。

上片说“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下片则说“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从年时燕子到今朝塞雁,从今宵到朝来,从江南春燕到塞雁北还,在意象的急剧转换中,开合起落,写整年的春情,写一夜春情,从怨春又转入恋春,以担心春天的逝去收结,把他因春天而产生的复杂曲折的思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春已归来,设想春之归去,从个人的愁情引出国难家仇,迎春、怨春、恋春,反复回旋,深沉委曲,就是这首词的艺术构思特点。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