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生为人杰

李清照传记:生为人杰

生为人杰每说起南宋这段历史,眼前总浮现金戈铁马中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耳边总呼啸而来一曲壮怀激烈的英雄悲歌。那是抗金名将岳飞,一生戎马倥偬,精忠报国,数次北伐,收复多处大宋河山,金人闻岳家军而丧胆,大快人心。眼见乘胜势而追击,迎二帝、报国耻、复河山指日可待,别有用心的宋高宗却连下十二道班师诏。可怜英雄十年功废,痛心疾首。恍惚可见,他回撤的时候,面对浩渺的晴空,...

生为人杰

每说起南宋这段历史,眼前总浮现金戈铁马中那个顶天立地的身影,耳边总呼啸而来一曲壮怀激烈的英雄悲歌。那是抗金名将岳飞,一生戎马倥偬,精忠报国,数次北伐,收复多处大宋河山,金人闻岳家军而丧胆,大快人心。眼见乘胜势而追击,迎二帝、报国耻、复河山指日可待,别有用心的宋高宗却连下十二道班师诏。可怜英雄十年功废,痛心疾首。恍惚可见,他回撤的时候,面对浩渺的晴空,眼中泛起混浊迷茫的泪。他怀着满腔热血,以身许国,却壮志未酬,竟败在自己坚贞忠守的君主手上,唯仰天悲叹:“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我们赫赫能看见,岳飞被害前在狱中写下的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而这位为了大宋抗争了一生的英雄,仅丧于一句“莫须有”的罪名。

时至今日,我们一遍一遍地诵读着他的《满江红》,这是一座历史的洪流无法侵蚀的丰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每一次读来,都会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我胸膛翻滚。字字千钧,力透纸背,若不是深怀浩荡正气,若不是有坚韧不倒的信仰,若不是有倾倒天地的恢宏气魄,他如何写得这般铿锵激越、悲壮豪放的文字?

经年尘土满征衣,他的壮心,踏破了八千里路的云月。精忠贯日,大孝昭天,“岳飞”二字,成了不朽的存在。他感染着我们的,是一种民族义气,大爱大忠的爱国豪情。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魂!

清照也曾写有一首掷地有声的诗篇《夏日绝句》以言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当日明诚失节,被罢去江宁知府之职,也当不成湖州知州了。据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言:“己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建炎三年三月,明诚携妻离开了江宁,重新投入颠沛的生活,四处奔波流离,为寻一安身之所。他们先乘船至安徽芜湖,再入姑孰(今安徽当涂),最后打算在江西赣江之滨定居。

从江宁到芜湖的路上,过乌江县,清照一时想起昔日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情境,触景生情,感慨万分,遂写下这首《夏日绝句》。

诗中的语言通俗平白,引经用典,以古讽今,也表明了清照主战的观点,以及博大的胸襟、深挚浓烈的爱国情怀。

其中“人杰”指的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刘邦曾称赞他们:“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而“鬼雄”语出《楚辞·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人活着要有气节,挺起腰骨,无悔于天地,才能无畏无惧。生,要顶天立地,死,亦要慷慨激烈。

当日,楚霸王项羽兵败落难,从垓下突围到了乌江旁,乌江的亭长急急撑船而来,欲渡其救之,他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为了保存气节,项羽不愿渡江逃命、苟且偷生,毅然选择了自刎以成就自己的凛然傲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清照的字里行间,都跳动着那颗爱国的赤子心,对南宋君臣偏安偷生、懦弱无能、昏庸腐朽进行口诛笔伐,对弥漫奴性的宋廷的蔑视讽刺之意溢于言表,此巾帼之气概,胆识非凡。

清照的言志诗,自然没有岳飞的《满江红》如此激越悲壮、惊人心魄。要知道,清照不过是封建社会里深处闺中的女子,不需也无法肩负复国立业的大任,甚至受传统角色定位的约束,不能逾越礼教的规范。而清照的笔下,不仅是闺阁情致的温婉词调,而且还能表现出深挚执着的爱国情怀,透露出慷慨的精神力量,已属难能可贵了。

有人说:“她虽是文弱不禁的小女子,但是她又确是真情坦荡的真丈夫;她虽身处闺阁,但是她敢说敢为,敢爱敢恨;她虽命运多舛,但是她坚韧刚烈,争强好胜,自信豁达。她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则刻骨,怨则断肠,形诸笔墨,抒情大胆、强烈、真率。”

果然如是,不然,她也不会在少时已经写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这样大气磅礴的诗篇,吊古讽今,议论风发,极有大丈夫的气概。这首《夏日绝句》也一扫缠绵悱恻之气,手起笔落之间,豪情流道,言辞苍劲,又意蕴深厚。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女子,竟敢对朝廷大胆鞭挞批判,又对乱世中受难的人民有着深切的慈悲之心。这一股铿锵不让须眉之气,透露着耀眼的光华,同样牵动着后人的心。

且再看清照的一首《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台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这首诗意为西汉与东汉本一体,却因王莽篡权而改变,正如而今的宋朝,被金人粗暴的铁蹄践踏成分崩离析。执政者荒淫昏聩、懦弱不作为,幸有如嵇康等爱国志士,至死都保持着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们依然能从诗句中读出清照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激荡在时代长空的铿锵之声。

清照的诗风与词风明显有着很大的不同。她在《词论》中已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体需有别于诗文。她在中国的词坛上,有着很高的称誉,“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情调温婉哀艳,用一种含蓄细腻的笔法勾画出一个完整的内心世界。而清照存留不多的诗篇中,却是气魄宏伟开阔,纵横豪迈,表达的也多是社会历史的主题,深藏着一股厚重劲直的爱国热情。

七张机,秋坟瘦却损梨枝——夫亡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