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归去来兮

李清照传记: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三生石上一笔一画的尘缘,注定在轮回深处,只许有一次的邂逅。于是放空了自己,只为等待那一笔绚烂,书写最浓烈的爱情。那是人生在世,唯一的救赎。如果人的一生只若优昙花的修炼,守三千年才得一夜的盛放,那么清照屏居青州的日子,正是她最美丽的岁月。光阴如画,素衣华年,她细致地把生活织成一副淡泊刻骨的绣锦,嵌在他的生命里,从此再也无法剥离。她是日月下狡黠的精灵,让...

归去来兮

三生石上一笔一画的尘缘,注定在轮回深处,只许有一次的邂逅。于是放空了自己,只为等待那一笔绚烂,书写最浓烈的爱情。那是人生在世,唯一的救赎。

如果人的一生只若优昙花的修炼,守三千年才得一夜的盛放,那么清照屏居青州的日子,正是她最美丽的岁月。光阴如画,素衣华年,她细致地把生活织成一副淡泊刻骨的绣锦,嵌在他的生命里,从此再也无法剥离。她是日月下狡黠的精灵,让人安心在她设意的流年里沉溺,不问因果……

有一个人,能让你眼里折满光彩,心中柔软,而他待你亦然。那么,这个故事,算不算圆满?

青州十年,却是她的全部。

那段日子,朝朝暮暮,她把这辈子都度尽了。奏一曲良宵,研一池墨香,掬一泓月影,谱一书清词,岁月更迭,如是来去,绕指柔情,为你而生。

合一愿,绾结同心,如此一生……

话说那年,明诚被罢官退居故里,一向仕途顺意的他自然不免沮丧。官场黑暗,人心叵测,让他深感失望。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与清照一起,为他真正的理想而努力着。因为他知道,起码这个坎,不是一个人在闯。如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道:“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青州的生活,定是不及汴京的繁华多彩,但是远离了那些权力纷争,他们的日子过得更是惬意了。清照向有隐逸之心,这次从夫屏居,恰是随了她的愿。

他们为书房取名为“归来堂”,以表不求闻达的志趣,引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且受了清照的老师晁补之的影响。数年前,晁补之也罢官闲居,自号为“归来子”,并在其《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文中写道:“读陶潜《归去来辞》,觉己不似而愿师之。买田故缗城,自谓归来子。庐舍登览游息之地,一户一牖,皆欲致归去来之意。”

清照再由《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自取号为“易安居士”,意为“倚着南窗寄托傲然的情怀,觉得这狭小得仅能容膝的地方更使自己心安,容易满足”。

这一份散淡,并不是逃避,只是寻得属于自己更好的生活,如同一壶被储藏了许久的酒酿,在被别人遗忘的日子里,依旧散发出独有的醇香。有些人,走过了一遍起承转合,自会得到一分淡泊和宁静。

不过,明诚、清照与陶渊明等隐者不一样,他们心中始终燃着烈火,终究还没有尝尽世情百味,还未悟得放下……

赵家历此劫难,自然不可能家产厚盛,不过明诚与清照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不高,她还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没有温饱的烦忧,他们可以专心完成金石碑刻和书画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

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描述这段生活道:“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他们每得到一本书,便会一起订正勘校,并整理成集,然后题上书名或者稍作评点。如果得到的是书画或者彝鼎,也会一同抚摩把玩,打开卷轴以细欣赏,不时还会讨论其中瑕疵,不亦乐乎,时时看至深夜还不舍得收起来去休息,虽则相互劝告也无济于事。后来他们才定下了规矩,以一根蜡烛为时,燃尽了就必须停止把玩。由于明诚与清照的一丝不苟,“归来堂”里所有的收藏,都做到“纸札精致,字画完整”,比其他收藏者做得都要好。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金石录·后序》)

收藏整理古籍本就是一件烦琐枯燥的事情,他们却能从中找到乐趣。清照记忆力强,每日吃完饭后,他们会一同坐在“归来堂”中,先是煮上一壶好茶,然后开始玩起猜书。在一堆书史中,需要指出某一典故是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答中者为胜,胜者可以先尝茶。清照在这方面比明诚略胜一筹,博闻强记,总是猜中的多。她举起茶杯甚为得意,大笑了起来,却一不小心把茶杯打翻,茶水泼了一身,虽然胜了,还是喝不了一口。

小小一事,是幸福的写照。他们就这样,享受着生命赐予的宁静,沉醉在这一段时光里,不问世事。不需多少山盟,便可守得天荒,他们都懂得。

想起张爱玲回忆起与胡兰成在一起所说的一句话:“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清照与明诚同是如此,眼里只有今天,没有石破天惊的轰动,只有一点一滴的寻常。怪不得她说:“甘心老是乡矣!”如此一辈子,该有多好啊……

这样的故事,足可以触动每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弦。数百年后,纳兰容若写了一首悼亡词:“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引的便是清照与明诚“赌书泼茶”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好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身在其中的我们,岂知当时滋味竟会成为漫长人生的念想,一点支撑,一点安慰?俯仰之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意……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金石录·后序》)

后来,书籍的收藏越来越多,基本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清照两人就在归来堂建起一个书库大橱,把书分门别类置放,标上甲乙丙丁的记号,并记录造册。如果要找书,需要先登记,才可以开库取书,还书时销记,把书放回原位。这样的话,想要找哪一方面的书籍,都会非常方便,大大减少了寻书的时间。如此看来,不就正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原始的图书馆吗?清照和明诚对于书籍的爱惜,由此可见。

她还说,那时候,两人阅书时都会格外小心,生恐书籍有所污损。谁要是不小心,定会被另一人严责一番,责令其要尽量补救,不能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他们初时藏书,只为了随意快乐,仅仅是喜欢,没想到书籍会藏得这样的多,也不会想到还多了整理书库的工作来,不过他们沉乐于此,生活过得十分舒心怡然。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金石录·后序》)

遇到喜欢的书籍,清照总是比明诚更心切,耐不住性子,就想买回来收在属于他们的书库里。虽然他们衣食无忧,但也没有过多的钱财来买这些珍贵的金石书画。所以他们就更加地节省了,清照总会想尽办法,少吃荤菜,不穿锦绣华服,身上饰物也尽量素减,更不会有镶着明珠翡翠的物件。家里的器具就更简朴了,不必镀金刺绣,实用就行。这样的生活虽则清贫,但也其乐无穷,毕竟省下来的钱可以买到心爱的东西。

明诚在他的著作《金石录·序》中就有说,他们省吃俭用致力于文物字画金石碑刻的收藏,并不是仅为了喜欢,“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传诸后世好古博雅之士,其必有补焉”。他们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补救文史著作的缺漏,这于历史的研究,实在是大功德一件。

日子过得如此,彼此的心里都是安和平静的,外面的世界皆与他们无关。那些身外之物,怎么也不比心里的知足……她说,每当他们看到百家史书等珍贵书籍,只要字没有残缺,版本没有欺假,就一定会买下来,收藏作为副本。赵家本有祖传的《周易》和《左传》等籍,所以这两本书是最为齐全完整的。

做研究的时候,他们会把需要的书籍从书库里取出,罗列在几案上,连床头枕边都会放着几本,方便取阅。难得夫妻两人意趣相投,其乐无穷,比那些追逐歌舞声色、斗狗走马的无为闲人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关于青州十年的屏居生活,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说的很多,每每皆是小事,点点滴滴也都满是幸福。烟火人间,微风细雨的诗情,丝丝绕绕的缠绵,真的可以这般如意。

这些年里,就连词女清照也少有辞章见世,他们的心思除了花在收藏金石史书上,还有初步完成巨著《金石录》的撰写。明诚的这本《金石录》是继欧阳修《集古录》之后的又一大金石学专著,全书三十卷,其中目录十卷,后二十卷是题跋,著录所藏的金石拓本约二千种,其中有些原石和拓本都已失传,只靠《金石录》保存下来。其中还录存了许多重要史料,极具文物史学研究价值。

《金石录》是明诚一生最大的成就,使他不愧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之名。这里面,自然不少清照的功劳,她的支持,她的配合,是明诚完成著作的关键。可以说,《金石录》更是见证着清照夫妻最为美好的时光,那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这一辈子太久了,走在路上总会有许多的人事被丢失,他们可以抚摩着彼此脸上的皱纹,忘记曾经的年轻,可以在平淡的日子里忘记初时怎么走到了一起,甚至可以忽略掉这么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福分,但是他们不会忘记编著《金石录》的艰辛,不会忘记握在手上共同的坚持。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秋,明诚在清照三十一岁画像上题了一行字:“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字里行间,皆是欣赏与赞叹,可见明诚待妻的深情厚谊。

明诚这样的一语,读来让人心生温暖。世间许多有情人,耗尽修来的福分,好不容易能走到一起,却终究不能共偕白头。一生太长,长得足以让人生倦,再也寻不回初识时对彼此的欣赏,唯有分道天涯,拥着回忆,才能感觉美好。看到明诚的十六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才明白,原来这个男人,真的值得她倾尽一辈子的心思,念着,想着,爱着,护着……无论再要经受什么事情,他,始终是她最好的归宿!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