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经典诗词赏析/王沂孙《眉妩》原文、解读、注释

王沂孙《眉妩》原文、解读、注释

王沂孙【作者简介】王沂孙(约1230~约1291年),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再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之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词集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其词多为咏物词,其中常常用隐晦的手法表现亡国之恨。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①,淡彩穿花②,依约破初暝③。便有团圆意④,深深拜⑤,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

王沂孙

【作者简介】

王沂孙(约1230~约1291年),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再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宋亡之后,与周密、张炎等同结词社。词集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其词多为咏物词,其中常常用隐晦的手法表现亡国之恨。

眉妩

新月

渐新痕悬柳①,淡彩穿花②,依约破初暝③。便有团圆意④,深深拜⑤,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⑥,宝帘挂秋冷⑦。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⑧,难补金镜⑨。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⑩。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注释】

①新痕:新月。

②淡彩:淡雅的月色。

③依约:仿佛。初暝:指天刚暗下来。

④团圆意:开始有团圆的迹象。

⑤深深拜:指拜月祝祷。李端《新月》诗:“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⑥一曲银钩:银色帘钩,指一弯新月。

⑦宝帘:这里借指夜幕。

⑧慢:同“漫”,徒然之意。玉斧:相传汉代吴刚学仙时有过失,罚他砍月中桂树,树随砍随合。(见《酉阳杂俎》)

⑨金镜:指月亮。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斧。”

⑩端正:形容月已正圆。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评解】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篇曲折地流露作者的弦外之音。上阕对新月进行了描写,看似是在写新月,实则在写人。新痕悬柳,淡彩穿花。由一弯预示团圆;用拜月暗示心愿;以“画眉”体现离恨;言“最爱”衬其美艳。下阕写了作者对月抒怀。宝帘秋冷,新月难圆。千古盈亏,金镜难补,寄寓金瓯难整之意。月照山河,遗恨绵绵。全篇在写风月的同时抒发了亡国之恨,工丽淡雅,难觅生涩之痕。

齐天乐

一襟余恨宫魂断①,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②,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③。镜暗妆残④,为谁娇鬓尚如许⑤。

铜仙铅泪似洗⑥,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⑦,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⑧,顿成凄楚。漫想薰风⑨,柳丝千万缕。

【注释】

①宫魂断:传说齐王后怨王而死,尸变为蝉,见崔豹《古今注》。蝉为宫中王后魂魄所化,故称为宫魂。

②凉柯:初秋的树枝。

③调柱:调试乐器弦柱。

④镜暗妆残:这里暗喻秋蝉。镜暗:一作“镜掩”。

⑤娇鬓:指女子发鬓像蝉翼一般薄。

⑥铜仙铅泪:指魏明帝拆迁托承露盘的铜人,铜人眼中流泪。铅泪:泪流得像铅水一样,形容泪水很多。

⑦枯形阅世:枯败的形骸还经历着人世的沧桑。

⑧甚:正。

⑨漫:徒然。薰风:南风。

【评解】

这首词似咏秋蝉,实则是抒发故国沧桑之感。上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蝉鸣庭树,诉说离愁别绪。镜暗妆残,娇鬓为谁!委婉曲折,既是写蝉也是在写人。下阕从蝉饮露水联想到了铜仙铅泪,暗示了亡国之痛。如今病翼惊秋,枯形阅世,独抱清商,余音更苦。结尾回忆薰风吹拂,蝉鸣于万缕柳丝,产生了不胜今昔的感慨。全词意境凄凉婉转,曲折含蓄,工丽淡雅。

高阳台

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①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②。小帖金泥③,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④、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⑤,归雁平沙。怎得银笺⑥,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⑦。更消他⑧,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注释】

①周草窗:即周密。

②玉管:玉制的管状乐器。春葭:春天初生的芦苇。古时常用苇芦来预测天气,将芦苇翳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了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见《后汉书·律历志》)。

③小帖金泥:唐代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向家中报登科之喜(见《卢氏杂记》)。

④个人:那个人。

⑤游骢:指旅途上的马。骢:泛指马。

⑥银笺:指代的是装帧精美的信笺。年华:时光。

⑦不见天涯:苏轼《蝶恋花》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以上两句,反用苏轼词意,是说处处生满芳草,即使登高也望不见天边。指春将残而人不见。

⑧更消他:禁不起。这两句是说春意阑珊,哪里还经得住东风频吹,落花乱舞。

【评解】

本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述,引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上阕写了初春时的景色,从而触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借写游骢归雁来表达作者的离情别绪。全词清新淡雅,婉转缠绵,包含了无限情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