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道德经/《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75.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75.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人民之所以要忍受饥荒,就是因为上层的统治者征收了太多的税务,所以才导致人民挨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那是因为统治者又是这又是那,做出了太多干涉的行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觉得死也不算什么、做出乱来的事情,那是因为统治者过于热心地追求“生”,所以人民才轻生冒死反抗。说到底,只有不刻意追求“生”的人,才能够胜过那些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

【解说】

执政者若是过于放任自己的私欲、做出各种各样的过分之事,真正承受伤害的其实是人民群众。人民之所以无法过上安乐的生活,那是因为执政者没有按照无为自然的“道”来进行统治。若是向民众收取了过于严苛的重税,那么民众中就会出现饥荒这样的恶事。若是制定出过于细致的严厉法律,那么民众就会对不好的智巧心生向往,企图逃过法网的捕捉。政治家若是过于奢靡,则民众就会孤注一掷地做出反抗行为。即便身处于人民之上,也要放弃对自身生存的执着、变得无欲无心,这样才是最好的。此章与前一章相同,均是劝诫并推荐执政者们采取无谓的行政方式。

然而,此处有一个难题。关于“民之轻死”的这一段内容,在以底本为首的众多文本中是没有“其上”的“上”字的,在帛书中也没有。因此,若是遵从这样的记载,则此处的意思即为民众是由于过于执着于自身的生命,久而久之才孕育出了对于生命的这种粗暴态度,就变得与第五十章的“以其生生之厚”语意相同了,与“上”也就没什么关系了。在帛书甲本中,此章通篇有着多处像是意味着分章的黑色圆点记号,在“民之轻死”稍前一些的位置也有。若是遵从这些记号,那么在此之后的内容将被考虑为是独立的新的一章,与接下来的第七十六章关系匪浅,变成描述有关生命问题的一章了。然而,我之所以会对如此的分章形式抱有犹豫、踌躇,那是因为“民之饥”“民之难治”与“民之轻死”三句所带出来的三段文章在形式上实在是非常整齐且互相呼应;因此,现今则依据傅奕本的记载将“上”字补上,并从文章整体的脉络出发对其进行一番解释。“饑”是“饥”的借字,原本指收成极差的意思。将其记为“饥”的文本亦不在少数。“贤”是优秀、获胜之意。“贵生”是珍重、重视生命的养生一派的主张,《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即名为《贵生篇》,与其相关的思想家有杨朱一派的子华子等人物。此处表达的则是对此主张的反对意见,养生虽然是很重要的大事,但若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则会带来害处,基于我等自身的经验,我们可以明确地肯定此言论的正确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