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9日星期日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六十三章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现代白话翻译】行为顺其自然而不妄为,处事顺其自然而不滋事,品味顺其自然而不厚重。推崇谦下寡欲,宽怀待人,以德报怨。谋划解决困难之事,当从最容易破解处入手;成...

【第六十三章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现代白话翻译】

行为顺其自然而不妄为,处事顺其自然而不滋事,品味顺其自然而不厚重。推崇谦下寡欲,宽怀待人,以德报怨。

谋划解决困难之事,当从最容易破解处入手;成就大事,当从小处做起。天下所有困难的事情都是从最简易处始发生成的,天下所有重大的事情都发源于细小之事。圣人、明君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就大事大业。

不经意间轻率做出的许诺往往缺乏诚信可言,总是觉得事情很容易,而轻视可能遇到的困难,则肯定会陷于困难的包围之中。圣人、明君常常把困难设想得很多,因而总能积极应对,最终也就没什么困难了。

【心得联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清心方能寡欲,寡欲方能无为,无为方可消妄为,消妄为方可不滋事,不滋事方可化繁为简。所以,真正理解了“无为”的真谛,就可以达到以无为的态度指导自己做当为之事,以无事的态度指导自己解当决之事,以无味的态度指导自己品世间百味。

天下万般大小事,多少难易在其中。面对他人心存疑惑、尚有误解,甚至积怨甚深,自己该当何为?推崇谦下,尊尚虚静,减少欲念,以德报怨。因为这是解决问题最便捷而又有效的途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乃是符合大道之理的基本原则:解决一切复杂困难的事情,都必须而且只能从最容易打开局面的地方入手;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善于从细小之事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所谓天下难事,都是从一些容易之事生发而来,天下大事,都是由一系列细小之事积淀而成。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修道之人、明德之君常能戒除急功近利,善于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最终成就大事。

人生就是这样的,若总是轻易对人许诺,久而久之就会失信于人,成为不可信之人;对待事情总是自以为易如反掌,而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足够的警惕和防范,终将会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修道之人、明德之君总能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举轻若重,总是把最容易的事情也当作最困难的事情及时处理,他们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这样就始终不会出现所谓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看重困难,反而最终没有困难。

思路和程序比方法措施更重要。有思路,才会有出路;有程序,才会有结果。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滋事的态度做事,感受无味中的滋味。任何时候,都不要太自以为是,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要做到时刻保持思想认识的清醒,真的很不容易,但做到了这一点,也真的会有一番新天地。现在很多领导,总想有所作为,更想大有作为,因此总不断给自己找事情干,而且常常筹划大项目、大工程,美其名曰大手笔,似乎只有这样,当领导才有滋有味,但其结果往往是苦涩的、难以消化的,有时甚至是贻害子孙的灾难。

老子的论述给我们很多启迪,有助于我们找到回答“如何才能不妄为、不多事、不贪滋味”这一问题的答案:

其一,要能够坦荡面对误解怨恨,莫以怨报怨。领导要能够承受来自下级的因不理解而产生的误解或怨恨,以大道之德回应之,用结果来证明。

其二,一旦要采取必要的行动,那就一定要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寻找解决困难的突破口,尤其要注意小处不可随便。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是很重要的制胜之道。

其三,不轻易许诺,但一诺则重千金。事实上,当一切都“上道”的时候,在顺其自然的状态下,许诺是多余的。有些领导常常把许诺当作诱饵,他们信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却每每言而无信、诺而不践,久而久之,便在不断忽悠中失信于民。没有诚信的领导,不会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领导,不可能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不可能创造辉煌的业绩;不能创造辉煌的业绩,这样的领导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其四,居安而思危,顺境中防范困难。身为领导,尤其不能犯“轻敌”的错误,不能因为看似简单轻松的事情就大而化之、麻痹大意而疏于管理,须知“骄兵必败”,轻敌是骄兵之一种表现。只有尽可能把困难设想得多些,才能够有备而无患,才会在困难真的出现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而不至于心中无数、手忙脚乱。

有了老子给出的这几条锦囊妙计,并将它有效地运用于领导和管理实践中,自然能举重若轻又举轻若重,进入“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滋事的态度做事”的境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