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第四十七章(修身)不出户①,知天下;不窥牖②,见天道。其出弥远③,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注 释①户:单扇门。②窥(kuī):同“窥”,窥视,窃视,看。牖(yǒu):窗子。③弥(mí):愈,更加。王弼《道德真经注》曰:“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译 文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的事理;不看窗外,就可以看见万物运行的规律...

第四十七章(修身)

不出户①,知天下;不窥牖②,见天道。其出弥远③,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注 释

①户:单扇门。

②窥(kuī):同“窥”,窥视,窃视,看。牖(yǒu):窗子。

③弥(mí):愈,更加。王弼《道德真经注》曰:“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

译 文

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的事理;不看窗外,就可以看见万物运行的规律。很多人外出越远,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

因此,圣人不出行就会知晓外面的情况,不眼见就能了明天道,不作为就能成功。

点 评

本章主要论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古人曾有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老子看来,事实正好相反,走得越远,知道得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在老子看来,很多人光靠感觉与经验,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没有看透事物的本质。就如同追寻真理一样,人类追寻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客观性,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要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真理具有唯一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于同一对象,真理只有一个。个体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且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其对万事万物的认识虽是丰富的,但其中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又是发展的,其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接受检验。圣人执道而行,不行可知天下事。圣人遵循道的轨迹,可以洞彻宇宙,可以掌握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可以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摒弃杂念,避免诱惑。有些人非常自信,认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因此他为了达成目标,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但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难,其亦会三心二意,做着这件事在想那件事,最终一事无成。人能看,能听,能抚摸,所以各种各样的诱惑纷至沓来,杂念就会丛生,慢慢地,人就会逐渐丧失自我,远离了最初的出发点。所以,我们要避免诱惑,摒弃杂念,要学会拒绝,学会放弃,顺道而行,回归本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