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知足不辱
【原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1]?
得与亡孰病[2]?
甚爱必大费[3],
多藏必厚亡[4]。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注释】
[1]货:财富。多,重,重要的意思。
[2]得:指得到名利。亡:指丧失生命。病:有害。
[3]甚爱:过分地珍惜。
[4]厚亡:重大的损失。
【译文】
名誉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
身体和财物哪个更重要?
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珍惜必定会造成大量的耗费,
丰厚的货藏必定会造成惨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
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
因此能长久生存。
【解析】
老子在这一章主要讨论应该如何看待人生追求的问题,在老子看来人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健康长寿,而不是对名利财物的疯狂占有,过分地追求名利地位和财富只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地耗费精力对生命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不知满足,不知满足是一切祸患产生的根源,所以做到适可而止对我们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老子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章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任何一章孤立起来理解都是不合理的,这一章和前面的第十三章有相似之处,都是讲人的尊严的问题,第十三章拿宠辱荣患和人的生命相比,这一章拿名利和财富与人的生命相比,两者都是为了说明人应该自重自爱的问题。
名誉和生命哪一个值得我们更亲近?财富和生命孰轻孰重?得到和失去哪个害处更大?老子在此向我们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这是几个棘手但大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将这几个问题回答圆满并且做到身体力行?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老子向我们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人应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待名利和财富要淡然处之,不可无限制地追求,要知足常乐,不可贪婪成性。老子所提倡的重生贵己的观点,并不是贪生怕死,这是建立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基础上的生,而不是苟且偷生。老子讲的是对名利和财富来说,不贪慕虚华、美名,而要珍惜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不可自贱自轻。
“甚爱”就是过度地贪爱虚名和地位,其结果会怎样呢?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很大的代价。“多藏”就是对财物的过度追求,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得到财物和失去人格与自由比较起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是老子处世观的高度浓缩和最确切的表达。哲学上有“矛盾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超过这一限度,就势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人们常说真理再向前跨出一小步就是谬误,一点不假,这是经过实践论证而得到的结论。知足是明智的,知足就会少了一些耻辱;知道适可而止也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只有知道停止方能长盛不衰。
人生在这个世间,其本身就是很多偶然因素的组合,我们是自己为什么不是别人?正是因为有自己和别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们才变得这么争强好胜,我们害怕丢面子,所以我们才处处争取比别人强,名誉、地位、财富是最能显示自己强的标志,为了比别人强,有的人不惜利用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来争取对财富和名位的大量拥有,在此过程中,他们出卖的是自己的人格,耗费的是自己的精力,换取的呢?是一点点可怜的自尊,这种以沉重的代价换回所谓的尊严,值得吗?我们不否定利用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来争取财富和名誉是光荣的,但我们必须把握住一个度,要适可而止,以损耗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换取财富和名位,也同样不值得。
为人之道
孙叔敖甘守贫贱保儿孙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才识卓越,居官清廉,平生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不恃此而骄,常常把自己的家财拿出来救济穷人,所以做了很多年的令尹,一直深得民心。
楚庄王对孙叔敖更是倚重信赖,凡军国大计,无不向他请教。楚国也因为有这样一位贤能的令尹而日益富强。
周定王十二年春,孙叔敖年高体衰,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叮咛儿子孙安说:“楚王为嘉奖我多年的功劳,曾多次要我选一处地方作为封邑,我都坚决谢绝了。我死后,如果他封你官爵,你千万不能接受。我了解你,你没有多大才能,难以担当治国安邦的大任。楚王若封给你一处好地做封邑,你要坚决推辞。如果推辞不掉,你就请求把‘寝丘’封给你。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叫‘死者停处’这种地名,显得不吉利,是不会有人来争夺的,可以长保子孙后代平安。”
孙叔敖死后,楚庄王亲临送葬,抚棺痛哭,从行者莫不垂泪。
葬礼安顿后,楚庄王立即要封孙安做大官。孙安遵父命,力辞不受,回到乡下种田为生,日子过得比较艰苦。时间一久,楚庄王便把这件事忘了。
有一天,宫中优伶作戏唱道:“廉吏高且洁,子孙衣单而食缺。君不见,楚之令尹孙叔敖,生前私产无分毫,子孙丐食栖蓬蒿……”
楚庄王立即问:“孙安真的穷困到这种地步吗?”
优伶回答道:“不穷困,不见前令尹之贤。”
楚庄王急忙派人召孙安进宫,要封他万户之邑。孙安说:“大王如果惦念先父尺寸之劳,要赏赐我衣食,愿得封寝丘。这是先父的遗命,非此地不敢接受。”
楚庄王没有办法,只好把寝丘封给了他。寝丘这个地方,位置偏僻,名字又不吉利,王公权贵都不屑一顾。所以楚国几代政治动乱,好的封邑频频易主,只有寝丘无人理会。所以孙叔敖的先见之明,使后代子孙安然无恙。
从政之道
杨震适度节制换平安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人。他早年从事教育,在当地开办私塾,传道授业解惑,且他为人正直,名誉清白,备受人们的推崇,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朝廷珍惜他这个人才,于是提拔他担任荆州刺史。
杨震为官有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发掘人才,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推荐得以飞黄腾达,王密就是其中的一位。起初,王密只是荆州地区的一个名士,后来受到了杨震的重用,担任了山东昌邑县的县令。
王密现在在诸侯中享有名气,时时想起杨震对自己的帮助。心想:要不是杨震的推荐,自己还不知道哪天才有出头之日呢!他决定借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两年后,杨震被调往山东东莱任太守。王密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因此盛情邀请杨震在上任途中务必到昌邑叙叙旧情。盛情难却,杨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在昌邑停留了几日。王密生怕有所怠慢,安排得无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杨震操心。
临行前的晚上,杨震正要入睡,王密推门进来,客气地说:“没有大人您,也就没有我王密的今天,这个恩情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这里是我的一点心意,权作送给您的盘缠。”说完,就从身后掏出10斤黄金。
杨震见状大吃一惊,好言劝道:“盘缠我还是有的,你不必操心。我平生以清廉严格要求自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你收起来吧!”
王密回答道:“这只是我的一片心意,既不是行贿受贿,也没有卖官鬻爵的嫌疑,是我们个人的交情。现在天这么晚了,这件事情谁也不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
杨震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见他执迷不悟,而且说得有条有理,不禁心生怒气,训斥道:“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今天的事情已经有四个人知道了,这已经足够我拒绝你了!”
王密好奇地问:“怎么有4个人呢?”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难道还不够多吗?”杨震的反问掷地有声。王密只好惭愧地收拾起那些黄金,悻悻地离开了。
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杨震在做官期间,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礼品和礼金。全家人也没有因为他做官而享受安逸,仍然和以前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人善意地劝说他应该趁现在做官的便利,置办一些田产和房屋,也好为子孙后代留条退路。但每次杨震都坚定地说:“我一辈子没有沾染上有损我清白的事情,一旦上了贪船,什么时候靠岸就由不得自己了。这种事情我不会做的,当着别人我不会做,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做!”
“那你能给你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别人问。
“别人都会说他们是清官的后代,这笔遗产就够他们受用一生了!”杨震自豪地回答。
自古以来,由于有贪欲而惹火烧身的官员很多,但杨震为官清正廉明,一直得到人民的称誉,平安地度过了一生。
经商之道
“远大”节制有道
远大自从1997年因购买飞机而成为妇孺皆知的民营企业以来,其销售额一直居高不下。就是2000年的飞机失事也未给它造成致命的伤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节制有道。
就拿远大对直燃型家用空调的开发来说吧!
国内中央空调市场,“外国军团”早就捷足先登。开利在上海,特灵在深圳和江苏太仓,约克在广东佛山和江苏无锡都设有生产企业,但是家用中央空调市场表现平平。而国内几十家空调厂商也看中了家用空调的巨大潜力,都纷纷投入到开发家庭式中央空调的潮流中。
张跃有他的先见之明。早在两年半前,远大就投入巨资开发家庭式直燃机空调,目前已生产出首批产品。由于经济环境的制约,国内家用中央空调市场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但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
“这些产品主要是针对国外来开发,生产方面采用的是欧洲标准,欧洲和美国潜在用户有5000万户。”面对这种形势,张跃说,“我们在明年就有利润回报,如果明年达到5万台,我们会靠近海港建第二条生产线,也许会在北京建,第三条生产线会建在欧洲或者是美国。”
当有人问他是否会涉及别的行业时,他说:“我总是把我的企业当作初创,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说,我们属于幼年期,创业到现在才14年。我只做燃气空调,永远不会做其他的,永远不会。”
尽管与约克、特灵、开利这些国际空调业的巨无霸相比,远大的规模还是“婴儿期”,但他们正因为是一门心思坚持直燃机的道路,远大方才到达技术上傲视群雄的领先地位。远大也因为其技术领先而使销售额年年有增,实力也越来越雄厚。
这不难看出,远大根据自己的实力及所处的大环境开发自己的新产品,节制自己容易膨胀的欲望,从而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