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赵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赵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志怪小说。见南朝齐王琰撰《冥祥记》。 《幽明录》中亦有此篇,但文字不同,篇幅亦略短。这是一篇通过描写阴间地狱劝戒世人奉佛为善的小说。王琰乃佛家弟子,幼时从高僧受戒;所作《冥祥记》乃释氏辅教之书,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赵泰》一篇,写地狱种种,意在劝善惩恶,而叙写细密、生动,亦不无可取。同其他六朝志怪相比, 《冥祥记》中的小说篇幅大大加长, 《赵泰》全篇长...

志怪小说。见南朝齐王琰撰《冥祥记》。 《幽明录》中亦有此篇,但文字不同,篇幅亦略短。

这是一篇通过描写阴间地狱劝戒世人奉佛为善的小说。王琰乃佛家弟子,幼时从高僧受戒;所作《冥祥记》乃释氏辅教之书,有较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赵泰》一篇,写地狱种种,意在劝善惩恶,而叙写细密、生动,亦不无可取。同其他六朝志怪相比, 《冥祥记》中的小说篇幅大大加长, 《赵泰》全篇长达一千一百多字;无论从叙事的具体细致、还是情节的曲折复杂上看,都超过了以前的作品。小说写赵泰梦游阴曹地府,阎君命其“案行地狱”,于是看到各种狱情,而所见皆痛苦、绝望之状。其中诸般毒刑,十分可怕,令人不敢卒想。作者且着意细描,极写其刑之酷,罹者之惨,使地狱中深怖、惨淡之气弥漫全篇,令人不寒而栗。赵泰曾言其祖父、兄弟生前皆二千石,恐非清正之官,故泰见“祖父母及二弟,在此狱中”,于是“相见涕泣”。作者通过这个情节,点明此为惩恶之地,行恶者皆在此备受磨难。然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作者笔锋一转,即将我们从冥冥中带入一光明境地——“开光大舍”。此中红光灿烂,珍宝耀目,神人高坐,乃是别一番景象,与方才阴森地狱恰成鲜明对照。通过赵泰同府吏的对话,知其为超度众生之地。“愿令恶道中人皆出听经”,已有“百万九千人皆出地狱,入百里城。”众生“行虽亏殆,尚当得度,……七日之中,随本所作善恶多少,差次免脱。”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又令赵泰入“受变形城”,见前世作孽者如何下场。但见“数百局吏,对校文书。云杀生者当作蜉蝣,朝生暮死;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麋,两舌者作鸱枭、鸺鹠,捍债者为驴、骡、牛、马。”此城中人,即方才所见地狱中之“考治已毕者”,他们前生为害世人,故作者让他们来世变作禽兽供人驱使。令赵泰在阴间作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巡察,将各种具有强烈对比意义的感受灌输给他,使他在惊悚之余情不自禁地发问: “人有何行,死得乐报?”于是作者便引出一番佛氏说教: “奉法弟子,精进持戒,得乐报,无有谪罚也。”“人未事法时,所行罪过,事法之后”,“皆除也”。临别更让府吏嘱咐赵泰: “已见地狱罪报如是,当告世人,皆令作善。善恶随人,其犹影响,可不慎乎?”作者写赵泰死而复生后,果然“延请僧众,大设福会”,并“皆命子孙改意奉法,课劝精进”。且时人闻知此事,亦“即奉法也”。作者借赵泰神游地狱故事,弘明释教,不厌其详,至此已达目的。

《赵泰》一篇,乃六朝志怪中首次出现地狱描写之小说。作者以十分新鲜、奇特的想象力,勾画出地狱中种种骇人之状,其描绘生动、细致、逼真,读之令人毛骨悚然:

所至诸狱,楚毒各殊。或针贯其舌,流血竟体;或披头露发,裸形徒跣,相牵而行。有持大杖,从后催促。铁床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赴即焦烂,寻复还生,或炎炉巨镬,焚煮罪人,身首碎堕,随沸翻转。有鬼持叉,倚于其侧。有三、四百人,立于一面,次当入镬,相抱悲泣。或剑树高广,不知限量,根茎枝叶,皆剑为之。人众相訾,自登自攀,若有欣意,而身首割截,尺寸离断。

如此阴森恐怖,噩梦中恐未尝见,世人览此方知何为地狱。作者得将如此惨厉之景暴露给读者,使人如闻其哀号,如见其腥血,呼吸之气为之屏结。

《赵泰》之为小说,不只叙述情节,更已有场景描写。如写地狱外貌: “至一大城,崔嵬高峻,城色青黑,状锡。”写开光大舍:“有三重门,朱彩照发。……前有大殿,珍宝周饰,精光耀目,金玉为床。见一神人,姿容伟异,殊好非常,坐此座上。”写受变形城: “见有土瓦屋几千区,各有坊巷。正中有瓦屋高壮,阑槛采饰。”这种环境外部特征的摹写,对渲染气氛,衬托中心内容,起到有效作用;同时避免了以往小说简约、单调的不足,使情节显得较曲折、丰富,有较强的生活实感。这种新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也表明六朝小说在艺术上的跃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