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法国·萨特(1905—1980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法国·萨特(1905—1980_人物简介与作品介绍)

法国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巴黎。两岁丧父,由外祖父抚养成人。先后就读于巴黎亨利第四中学和路易大帝中学文科预备班。192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第一名通过中学教师就业考试,后在里昂、巴黎等地任多年哲学教师。1933—1934年去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成为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门徒。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1940年被俘,次年遣返,仍到巴黎当中...

法国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巴黎。两岁丧父,由外祖父抚养成人。先后就读于巴黎亨利第四中学和路易大帝中学文科预备班。192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第一名通过中学教师就业考试,后在里昂、巴黎等地任多年哲学教师。1933—1934年去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成为海德格尔和胡塞尔的门徒。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1940年被俘,次年遣返,仍到巴黎当中学教员,同时参加法国地下抵抗运动。法国光复后从事新闻、哲学和文学工作。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创者,也是存在主义文学流派的创导者。第一部用日记体写成的长篇小说《恶心》,以30岁的单身汉罗康坦为主人公。他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可以过安逸的生活。本打算写一部关于德·洛勒旁侯爵在俄国旅居的全部经过的传记,但又不明白自己要寻求什么,在孤独和悒郁中度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现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周围人、物、事的存在也毫无道理,感到反胃、恶心、万分痛苦。作品创造了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形象,为作者赢得了声誉。此后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墙》,描写一被囚禁的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士格里在等候处死时,对生存、恐惧、死亡等的看法,认为生死之间只有一墙之隔,克服了恐惧就能获得生的自由。另有《埃斯特拉特》、《亲密》、《卧室》、《一个头目的童年》等。1945年开始创作4卷本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已完成的前3部《理性的时代》、《缓刑》和《灵魂的烙印》,表现了作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是他最重要的小说作品。此后转向戏剧创作。曾于1955年访问中国。为表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和平主义者,拒绝接受由官方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