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远交近攻》原文、案例解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远交近攻》原文、案例解读

第廿三计 远交近攻【计名由来】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在秦昭王三十八年(前269年)左右,范雎因避难由魏入秦。秦昭王知其能,遂以上宾相待,向他长跪而三问计。当时,秦欲统一天下。范雎在分析了秦王对外政策的失误之后,给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

第廿三计 远交近攻

【计名由来】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在秦昭王三十八年(前269年)左右,范雎因避难由魏入秦。秦昭王知其能,遂以上宾相待,向他长跪而三问计。当时,秦欲统一天下。范雎在分析了秦王对外政策的失误之后,给秦昭王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秦昭王开始图谋并吞六国,统一中国,但在策略上却实行近交远攻的办法,准备联合并越过韩魏诸国而远征地处东海之滨的强齐。范雎认为秦昭王这样做是不妥的。他说:“齐国实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出兵攻齐,还必须经过韩魏诸国。出兵少了,则不能给齐国造成致命的伤害;出兵多了,劳师远征,又会给秦国自身造成大的损失。我猜大王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两国的军队全体出动吧!但这样做合适吗?韩魏两国会同意吗?何况即使秦国打赢了,您也无法得到齐国的土地。因而不如反过来,远交近攻,派遣使者主动与相距较远的齐国结盟,而首先攻占身边的韩魏诸国。这样,灭一国就可得一国的土地,秦国就会越战越强大,大王的霸业就可以成了。”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此后,远交近攻便成为秦逐步并吞六国的基本国策,并由此最终达到了统一天下,建立秦帝国的目的。

【远交近攻原文】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远交近攻译文】

受到地理形势的限制时,攻取附近的敌方,就有利;攻击远隔的敌方,就有害。这是从睽卦象辞“上火下泽。睽”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前人批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远交近攻译文】

在混乱的局面中,各方都不择手段,随机应变,为自己争夺利益。远处的不要去进攻,可以用些利益与其结交;邻近的如果去结交,反而会使变乱发生在身旁。战国时范雎的谋略,就是把地理上的远近,作为结交或攻击的准则,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战例】

郑宋争霸战争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被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面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策略,取得霸主的地位。当时,近邻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

于是,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较远的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更远的实力强大的齐国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但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攻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国重修旧好。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又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这样,郑庄公努力扩张,霸主地位便形成了。

郑庄公假命伐宋

赵匡胤的近攻计谋

赵匡胤上台后,杯酒释了老战友们的兵权,驯服了节度使“十兄弟”,杀了兵变时为他开门放行的封丘守门官,这些均为近攻。

近攻的同时,赵匡胤也十分注重远交。他很注意发现人才,起用了很多没有资历但很有才学的人担当重任。

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忠于后周,闭门防守,不放赵军通过。赵军改走封丘,封丘守官开门放行。赵匡胤当皇帝后,杀了封丘守门官,起用了陈桥守门官。

一次,赵宴请群臣,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当众痛哭后周故主。有人上奏说应当严惩。赵匡胤说:“在世宗时,我和他同为朝臣。一个书生,哭哭故主,没有什么问题,让他哭吧!”

一次,赵匡胤乘驾出游,突然,有人向他射来一箭,正中黄龙旗。禁卫军大惊,有人上奏要求追捕杀手。赵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下令不准禁卫军追捕射箭人。

赵匡胤的近攻,有效地抑制了功臣和皇亲国戚的势力不良发展;远交网罗了大批人才,宽松的政治气氛与社会环境,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成吉思汗灭宋兴元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在东南与其相邻的是金,在西南与其相邻的是夏,远隔金的是南宋。对蒙古汗国威胁最大的就是金国了。成吉思汗对金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一方面以武力胁迫西夏与蒙古议和,暂时消除了西夏对他的威胁。同时,他派人去南宋修好,愿与南宋联合攻金。南宋虽然迫于金的直接威胁没有联蒙打金,但对此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率军大举攻金,金军连连败退,只好迁都开封。

成吉思汗基本解除了金的威胁后,开始进攻西夏。1227年6月,夏主投降,夏亡。七月,成吉思汗病死。

1229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继大汗位(元太宗),也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窝阔台正式派使者去南宋,联合了南宋南北夹击金国。1233年,攻克开封。金哀宗逃到蔡州。这一年,窝阔台为了表示对宋朝的友好,还修饰了孔庙。1234年正月,金哀宗自缢而死,金灭亡。第二年6月,蒙古兵大举进攻南宋。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后,改国号为元。这就是元世祖。1279年,元军攻占圭山,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南宋灭亡。元统一了中国。

【精评】

远交近攻,不只是军事谋略,同时也是政治战略。远交近攻是战略方面的运用,不是具体的战术运用。其主要目的是分化瓦解敌人的联合阵线,防止敌人联合行动,有利于我方将敌人各个击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