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客为主》原文、案例解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客为主》原文、案例解读

第卅计 反客为主【计名由来】本计计名出自何典,目前说法不一,从现有资料看,大体有三种可供参考:一是据《李卫公问对》载:“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二是杜牧注《孙子兵法》载:“我为主,敌为客,则绝其粮道,守其归路。若我为客,敌为主,则攻其君主。”三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法正对黄忠讲的一段话:“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励士卒,拔寨前...

第卅计 反客为主

【计名由来】

本计计名出自何典,目前说法不一,从现有资料看,大体有三种可供参考:一是据《李卫公问对》载:“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二是杜牧注《孙子兵法》载:“我为主,敌为客,则绝其粮道,守其归路。若我为客,敌为主,则攻其君主。”三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法正对黄忠讲的一段话:“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励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从上述三项资料以及前人对本计的按语来看,所谓“反客为主”,从军事上说,主要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对同盟者(包括将要从敌军中争取的同盟者)来说,本来是同盟者为“主”,我为“客”,通过运用计谋,使我得以插足其中,并在同盟者中逐渐掌握领导权、支配权。这便是“反客为主”了。二是对敌军而言,我方实力小,处于被动,是为“客”,通过用计谋进行斗争,我方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是“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反客为主译文】

乘着对方有空隙,插足其中,控制对方的要害部分,循序渐进地达到目的。

【前人批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一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步须握机;第五步乃成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一役,一举亡之。

【反客为主译文】

受别人驱使的人是奴仆,受别人尊敬的人是客人。在别人家做客而不能站住脚的是暂时的客人,能够站住脚的是长久的客人。作为长久的客人却不能主事的是地位低贱的客人,能够主事并且可以逐渐掌握其机要就可以变成主人了。所以,使用“反客为主”的计谋,第一步必须争到客位,第二步便要乘隙而入,第三步便须插足进去,第四步便须掌握其关键部位,第五步便可变成主人。做了主人之后,便可以将别人的军队据为己有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阴谋。当年李渊给李密写信,对他大加尊崇,结果李密疏于防备,被李渊打败。当年汉高祖认为自己还不能与项羽相抗衡,便卑躬屈膝地侍奉项羽,使项羽因此而相信他,然后逐渐削弱项羽的势力,以致垓下一战,项羽被彻底消灭了。

【战例】

唐高祖智斗李密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秋,李渊联合突厥,率兵三万从太原出发,打着尊立代王的旗号,兴起义师,向关中进军。大队人马行至贾湖堡处,因遇滂沱大雨,不能行军,只得暂时驻扎下来。这时,李渊接到军报,说是魏公李密领众数十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恶,布告天下,起兵反隋。

李渊听知这一消息,不禁大吃一惊,便与儿子李世民商量对策。世民认为:“李密兵多势大,不宜与之对敌,不如暂且与他联络,也可使我军免除后顾之忧。”李渊同意了世民的计策。他命记室温大雅给李密写信,希望与他结成同盟,共图大事。信送去不久,便收到李密回信。李密信中言辞十分傲慢,虽然表示愿意结为同盟,但李密自称是盟主,并要李渊亲自去河内缔结盟约。

李渊父子二人看了李密的回信,心中很是不满。但李渊转念一想,迫于势力悬殊,还是忍让为好,便对李世民说道:“李密狂妄自大,即便订了盟约也未必施行,但我们现在正进军关中,如果断然拒绝结盟,与他绝交,只会又增加一个敌人,倒不如暂忍一时,先以卑谦之词对他大大颂扬一番,让他更加志气骄盈,安住他的心,这样既可以利用他为我军塞住河洛一线,牵制隋军,又可以使我军专意西征,岂不是两全其美?待到我军平定关中后,便可‘据险养威’,看着他与隋军鹬蚌相争,我军坐收渔人之利,岂不更好!”李世民非常赞成父亲的计谋,于是便再要温大雅给李密写信,大意是说:“现在天下大乱,亟须有统一之主,您李密功高望重,这统一之主自然非您莫属。我李渊年事已高,对您表示诚心拥戴,只求您登位之后,仍然封我为唐王就行了……”李密收到李渊的信,心里甜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满口答应李渊的要求。这样,李渊免除了后顾之忧,便挥军西进了。一路上,他攻霍邑、临汾,直取长安,把一个十三岁的代王侑拥立为皇帝,并且改元义宁。第二年,隋炀帝被弑后,李渊又逼迫恭帝侑退位,自立为帝。

且说李密自与李渊结盟后,率兵东进,所到之处,攻城略地,节节胜利,除东都一地被隋将王世充坚守受阻外,其余如永安、义阳、弋阳、齐郡等地,以及赵魏以南、江淮以北所有揭竿诸军都望风归附。于是,李密继续强攻东都,与王世充作最后决战。这时,唐高祖李渊也派李世民、李建成领兵来到东都,名为援兵,实际上是来争地盘的。李密进攻,李世民和李建成派兵从中阻挠,以致东都久攻不下。

俗话说:物极必反。正当李密踌躇满志,决心攻下东都自立为王时,他却因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不听贾润甫、裴仁基与魏征等人的再三忠言劝告,以致两次中了王世充的诡计,东都城下之战,竟然大败,走投无路。数十万大军只剩下二万人马跟随李密惶惶退入关内,投奔唐王李渊。当时李密还料想,李渊会念昔日结盟之情和灭隋之功,给自己封以台阁之位,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东山再起!可谁知这时已“反客为主”的唐主李渊却封他一个光禄卿的闲职,另外还赐给他一个邢国公的空头爵号,这使得李密大失所望。

且说李密降唐以后未得重用,心中很是不满。这一切李渊都心中有数,但他表面上却称李密为弟弟,并把舅女孤独氏嫁给李密为妻,也想稳住他的心,可这些并不能满足李密的欲望,未过多久,他便与王伯当勾结,起兵反唐,结果被唐将彦师打败,全军覆没,李密、王伯当也都被杀死。

梁山好汉反客为主

《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正是反客为主的一个生动实例。

晁盖、吴用等七位英雄好汉初投梁山泊时,梁山泊寨主王伦待他们如宾客,故意为他们安排客馆歇息。王伦乃嫉贤妒能之人,生怕众豪杰势力超过他。吴用看出这一点,担心王伦不会收留他们。吴用发现林冲对王伦的态度极为不满,因此设计促使林冲火并王伦。第二天聚会时,酒过数巡,王伦拿来重金,说自己粮少房稀,一洼之水,容不下许多真龙,请晁盖等另谋出路。晁盖便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径地特来投托入伙。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林冲见状大喝起来:“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更是怒火中烧:“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吴用又道:“晁兄,只因我等上山相投,反坏了头领面皮,只今办了船只,便当告退。”晁盖等七人便起身要走。林冲大怒,抽出一把刀来,吴用假意相劝,其他豪杰也趁势守住其他头领。林冲拿住王伦大骂:“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骂得性起,林冲顺势一刀刺进了王伦的心窝。

王伦既死,林冲提议立晁盖为山寨之主。这样,晁盖等英雄好汉,从开始投奔山寨,被当作客人,到激发林冲的不满情绪,促使林冲火并王伦,最后控制局势,晁盖又顺势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掌握了整个山寨,这就是反客为主。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精评】

反客为主就是处于被动地位的要设法争取主动权与控制权,使主受客的支配与摆布。无数事实早已证明,只有掌握主动权与控制权,才可以夺取胜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