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宋朝/《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满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满庭芳①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②。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③,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④轻分。漫赢得青楼⑤,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译文远山的山腰飘着浮云,如同是画家的彩笔晕染而成。枯黄的秋草绵延到天际,城楼上传来断续的画角之声。暂时停下行...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

远山的山腰飘着浮云,如同是画家的彩笔晕染而成。枯黄的秋草绵延到天际,城楼上传来断续的画角之声。暂时停下行船,姑且共同端起告别的酒樽。多少令人缅怀的欢情旧事,也只能在回忆中重温,眼前见到的只是烟霭纷纷。斜阳之外,寒鸦万点,流水环绕着一个荒僻的小村。实在令人伤心,正当此际,你我又要离分,暗自解下香囊,轻轻分开罗带,相互送上两片心。枉自在青楼中觅得知音,博得个薄幸的名声。此次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衣襟衣袖上空自留下泪痕。正在特别感伤的时分,远处的高城再也看不见,亮起了点点灯火,已经过了黄昏。

【注释】

①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

②谯门:城上望远的高楼。下为门,上为楼。

③蓬莱旧事:指词人客居会稽时的一段爱情故事。蓬莱阁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吴越王钱所建。

④罗带:丝带。古人用丝带打同心结,表男女真心相爱。

⑤青楼:古诗词中有二解,一指贵族女子所居,一指妓院。此处指后者。

品读

本词是元丰二年(1079)岁暮,作者告别会稽情侣之作。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此段话可作本词之注脚。上片写临行饯别时的景物和场面,下片写彼此互赠情物及别后回首的情怀。

开篇三句写别时景况。“抹”字用得有神,以画意入词,表现山远而模糊。下句表旷远,又衬出双方心情的暗淡。“谯门”角声又增悲凉气氛,点明时间已晚。“暂停”二句写饯别时情景。“多少蓬莱旧事”是对二人往日恋情的美好回忆,但如今也无踪无影;“烟霭纷纷”有双关意,既是眼前实景,又暗示往事如烟。“斜阳”三句,由隋炀帝的诗句“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化用而来。写起程时郊外之景色,衬托离别之凄苦。下片前四句写依依惜别之情,二人皆伤心至极,默默地互赠礼品。“漫赢得”二句有自疚之感,也有不得于时的政治失意之慨,显然是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句意。“此去”二句写别后之痛苦,绾合双方。“惹啼痕”者不仅是作者自己,也包含那位佳人。结三句再用欧阳詹“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的句意做结,无奈之情与相思之苦俱在其中,意味深婉。

本词在当时风行一时,到处传唱。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的话,记载这样一件事。杭州西湖有一小官偶然唱这首词的一句曰:“画角声断斜阳。”旁边有位名叫操琴的歌妓在身旁纠正说:“‘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那位小官因而逗她说:“你能改韵吗?”操琴即改作阳字韵云:“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里,流水绕空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可见宋代对于词的普及程度确实太高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