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星期三
首页/宋朝/李珣《菩萨蛮》(原文_注释_赏析)

李珣《菩萨蛮》(原文_注释_赏析)

李 珣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①。双双飞鹧鸪②。征帆何处客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注释 ①残日:夕阳的余晖。平芜:广袤的原野。②鹧鸪:飞禽,通常双飞,古代诗词中常拟其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③征帆:远行船只。...

李 珣

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注释 ①残日:夕阳的余晖。平芜:广袤的原野。②鹧鸪:飞禽,通常双飞,古代诗词中常拟其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③征帆:远行船只。

萱龄八百图【清】阿克章阿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一首思妇词。上片以景入手,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图像,乍一看,这似是无人之景,但通读全词,细细回味后,就能体会到其实是有人存在的,我们也是通过她的眼睛来观察风景。首句“回塘风起波纹细”一句和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很相似,都在写景中寄托了一种更深切的涵义,这春风吹起,吹散的岂止是那一汪池水,还有那主人公的心扉啊,这和内心里的孤独落寞是相称的。“刺桐”一句交代了主人公所在之处,这也是李珣词的一个小特色,他喜欢在词中运用具有岭南特色的景物,如《南乡子》(相见处)一篇也有“刺桐花下越台前”,格调清新,独树一帜。这么美的花开了,主人公都无心欣赏,显然对这一切是没有兴趣的,大门仍是斜掩着,把春色关在门外。只把孤独留给自己。“残日照平芜”一句,清陈廷焯在《云韶集》中道:“‘残日照平芜’五字,精绝秀绝。”这孤独的一天又这样过去,一天的思念盼望就这样戛然而止,双宿双栖的鸳鸯反衬自己的孤独,这份落寞就更显得凄凉。“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两句,无论是西天的残日与平旷的原野,还是鹧鸪的双飞与双落,都是由仰视到俯视的迭换,视点的迭换则象征着思妇内心里的跌宕起伏。

下片由景转情,情语中又带出景语。“征帆”两句是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刚刚看到那双双的鸳鸯,怎么能不思念起在外的行人。而“征帆何处客”一句又把镜头拉向远方,引导着读者的视角从院落中移到江湖之上,这在无形之中也拓宽了词的意境。相思是为了相见,可是彼此远隔千里,“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无论有多想念,也是徒劳的,因为还是见不到,想到这里不禁黯然神伤。所以一句“不语欲魂销”就点明了词的主旨,也道出了这份别愁。最后一句“望中烟水遥”接承上面相见,又将视角推向远方。相思——相望——相隔,这是无法摆脱的命运,对着她的只有眼前这烟波浩渺的水面,这望里包含了多少相思,多少真挚,抒情缠绵动人,清陈廷焯评价“此首音节凄断”(《云韶集》卷一),可谓是一语中的!

李珣在闺情词的创作上,是不同于当时的词人创作的,他没有过多地去关注欢爱场景,而是把男女恋情当中的相互思念和对逝去情爱的追忆作为主要创作内容。以情景交融、相互对照、烘托的创作手法,在细腻的情景描写中,把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完整体现,营造出一种有余味、较为深层的情感审美特质,和同时代多数题材相同作品的“绚烂”“暖昧”相比,是一种“单纯”和“幽美”的审美趣味。(朱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