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周邦彦《兰陵王 柳·柳阴直》原文与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 柳·柳阴直》原文与赏析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词的词调是周邦彦的自度腔,是他所创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的词调是周邦彦的自度腔,是他所创的新声。我们知道周邦彦从哲宗绍圣四年到徽宗政和元年(1097—1111)的十五年间是在汴京任职。政和二年出知隆德府。五年徙知明州。六年入为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重和元年(1118)出知顺昌府。据他前后所作的词记载,他三进三出京城。在这近二十年间,他可能还有短时间的离京入京,但这首词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京所作。在较长期的京官生活中,他眼见朝政日益腐朽,新党业已变质,权奸执政,奢靡荒乱,帝王昏庸,国事日非。这首词是他和京都告别,很像屈原的离别郢都,抒发其无限情思。词也具有《离骚》中某些片断的意味。宋人王灼曾说:“世间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碧鸡漫志》)这意见是可取的。我们也认为不结合周邦彦的身世、抱负、遭遇以及当时的政治情况来谈这首词,是难以了解它的深度和广度的。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词分三片,自然分为三段。第一段以柳色来铺写别情。古人以柳惜别,以柳送行,这里大写特写柳。“柳阴直”,写柳之多而成行。“烟里丝丝弄碧”,极写柳之姿态婀娜,一“弄”字,道出柳似乎是在作弄人,自己漫不经心,却使多少人、多少次、多少年在柳生柳老之际,造成离别。这里夹杂着“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当是作者自己。在京华,本是冠盖云集之处,而自己却是倦客,言外之意,当系不满于当时现实,然而又依依难舍,临别一瞥,谁人识我,实寓有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但又只此两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写柳。写柳也即写人,真是景中寓情,情更真切。但人还是不得不走了。

二段写离筵与惜别之情。“闲寻”承“登临”,“旧”字承“曾见”及“年去岁来”。“又”字推进一层,“酒趁哀弦,灯照离席”点明现在情事。“愁”字系反语见意,情更凄苦。本来,人的行路是希望早日到站,无论车行、舟行总是以快为好。但这里却是“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怕走得太快了。实际舟行急速,回首已过了多少驿站了。为什么怕快?是怕离人更远了。“望人在天北”,含多少眼泪,道出这一句啊!这个“人”字,也该是作者所钟情、所渴慕的人,而更多的当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周邦彦抱负不得舒展,壮志难酬,悄然离开京华,只留得这一怅望。这一句,质朴无华,语意千钧。又是以散文句法出之,明白如话。

三段,写愈行愈远,愈远愈恨。“恨堆积”,是由于“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极写行路中的迂远寂寞。但这仍是一般的描绘,而“斜阳冉冉春无极”,则是既空灵而又沉重,更富有无穷哲理。“斜阳冉冉”本是黄昏景象,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境界,辞虽绮丽,意却萧瑟。而和“春无极”联成一句,顿觉无限春光又现眼前,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萧瑟中又呈现出美好意境,给人以无穷希望。这是辩证的对立的统一。周邦彦爱好学道,具有老庄思想,从这一词句中透露出他受道家思想影响,写出这意味深长的名句,在这首词里像彩虹般地闪耀着光彩。本段以回想作结,词人仍不能忘情,以“泪暗滴”结束,留下哀痛。

这首词,可称为周邦彦的代表作。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曾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这是就周词的风格和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相似而言的。我们认为《兰陵王》的风格确实沉郁顿挫。另外,在音响方面,这首词长短句式和促节、繁音配合得极为巧妙,其二言、三言的促节和七言的繁音结合运用,以成就其声音之协调。尤以入声韵为结,显出无垂不缩,急止留韵,在演奏、吟诵方面具有音乐美。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