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宋朝/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原文与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原文与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所感受的情绪。词的上半阕勾画出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明亮的月光,照着那边枝上巢里的乌鹊,使它们都被惊动起来。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闻。这是一种很细致的写...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看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所感受的情绪。

词的上半阕勾画出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明亮的月光,照着那边枝上巢里的乌鹊,使它们都被惊动起来。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闻。这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凡是在乡村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都有所体会。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往往乱飞乱啼。这一句所写的情景和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月明惊鹊未安枝”的境界十分相似。下句,是写“半夜鸣蝉”。大概是清风吹动树梢,惊醒了蝉儿,或是惊鹊飞鸣惊动了它,蝉儿也声声相应地叫了起来。在沉静的清风吹拂的半夜里,突然间惊鹊离枝飞啼,蝉儿应声而鸣,这是多么清幽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作者似乎还不满足,又欣赏了另一美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点明了季节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在整首词中这两句给人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那些有田产人家的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看,那清凉的南风送来了一阵阵的“稻花香”和一片片热闹的蛙声,像是在诉说丰收年景一样。这是一个多么充满诗意的设想啊!作者把蛙拟人化了,写蛙懂得“说丰年”,既生动地渲染了连蛙也为之欢唱的丰年景象,使之更为突出鲜明,也映托出人逢丰年的喜悦。

下半阕的局面有些变化了,更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来,天气已起变化,这是描写雨来前的景象。上句是写夏雨来前,天空已起了乌云,在云层之外很远很远的边际只看见七八颗星星。为什么天起乌云了,还有星星呢?南方每到夏天,有一种所谓“过云雨”,并不需要整个天空都起乌云,只要头顶上有几片乌云就可以下起雨来。所以,在那时候天际往往尚有星星。这一句所写的就是这种情况。天已起云,预示了雨意。所以下句紧接着写雨来——在山前飘来了两三点雨。从语言的组合形式来说,“七八个”、“两三点”,既给人以虚疏的感觉,而“星”和“雨”又像是矛盾的,这就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雨对夜行人无疑是一个威胁,写雨之来,就已暗示出夜行人的焦急。而结尾两句则进一步写其焦急的情景。这景乃行人眼中所见,词人用快速移动镜头取景,侧面透露出行人的匆匆赶路。“忽见”两字很有分量,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都表现出来了。

这首词,上段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后段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见。笔调灵活、轻快,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