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宋朝/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原文与赏析

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原文与赏析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这首词写春日泛舟的欢乐与感触。上片“堤上游人逐画船”,写堤上游人众多,一个“逐”字,将游人的欢快情状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将堤上游人与水面画船勾连呼应了起来。堤上与水上尽是游兴正浓的人们,但是乘画船在水面泛游比之在堤岸上游玩,自当胜过一筹,更具有吸引力。因...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这首词写春日泛舟的欢乐与感触。

上片“堤上游人逐画船”,写堤上游人众多,一个“逐”字,将游人的欢快情状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将堤上游人与水面画船勾连呼应了起来。堤上与水上尽是游兴正浓的人们,但是乘画船在水面泛游比之在堤岸上游玩,自当胜过一筹,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这个“逐”字,就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点画了出来。“拍堤春水四垂天”,写天幕四方垂地,一湖春水仿佛有意为游人助兴似的,荡起一阵阵清波,欢快地拍打着堤岸。一个“拍”字,把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刻画了出来。水天一色,浩浩荡荡的春水,似乎与四方垂地的天幕连成了一片。“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居住在春水之滨人家的欢快情景。古代女子有在春天荡秋千的习俗。“出秋千”三字,也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对于这句词语,王国维曾专门评论说:“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后人又指出欧词用“出”字,本于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其实,欧词的妙处不在于有无所本,也不在于后人的能道不能道,而在于他在短短三句中,将游人、画船、天光、水色、绿树、楼台以及那位似露面而非露面的秋千美人,生动地交织为一幅色调谐和、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在这幅图上,经丹青巨匠的生花妙笔轻轻一点,“逐”、“拍”、“垂”、“出”,顿使画面上的形象化静为动,呼之欲出。

下片触景生感。面对大好景色、欢乐游人,愁绪满怀的词人“拟将沉醉为清欢”(《玉楼春》),看来他真的喝醉了,有点失态了。“白发戴花君莫笑”,“戴花”,本是年轻人的爱美习性,但人到老年何尝会心甘情愿地服老,而不忆恋那一去不复返的金色年华!作者在《采桑子》中写道“鬓华虽改心无改”,就是最好的注脚。不是么,词中主人公青丝虽已改为霜鬓,而一颗年轻人的爱美之心并未改变。此时,酒宴中“《六幺》催拍盏频传”。“《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白居易《琵琶行》有“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句。“摧拍”指乐曲的节拍急促。在急管繁弦的喧闹声中,玉盏催传,此时此地真是不醉难休了。作者平生嗜酒,自称为“醉翁”,写过大量的饮酒词:“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浪淘沙》)。“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浣溪沙》)。这首《浣溪沙》词也就以“人生何处似尊前”的诘问句歇拍。有人批评这首词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不错,从字面上看似乎如此,但是还应看到“伤心人别有怀抱”。作者曾写道:“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啼鸟》)他借用《楚词·渔父》中屈原自谓“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句比喻,作为饮酒沉醉的藉口,寄托之意自明。一生常怀忧时之情与愤世之意,感慨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欧阳修,借酒来浇自家块垒,在沉醉中一吐胸中的牢骚郁闷,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何过之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