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宋朝/陆游《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原文与赏析

陆游《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原文与赏析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词人,他的表现爱国激情的词,并不比诗逊色。一种雄豪爽朗的风格,和辛弃疾、陈亮是同一流派。不过他的词作,数量上仅有诗作的百分之一二,尤其是因为被他的诗名所掩,在词史上的地位没有像诗那样突出。陆游一生,怀抱着抗金救国...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是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著名词人,他的表现爱国激情的词,并不比诗逊色。一种雄豪爽朗的风格,和辛弃疾、陈亮是同一流派。不过他的词作,数量上仅有诗作的百分之一二,尤其是因为被他的诗名所掩,在词史上的地位没有像诗那样突出。

陆游一生,怀抱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四十五岁以前,长期被投降派所排挤压抑。四十六岁才出任夔州通判,次年任满,他接受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到汉中的南郑,以幕僚身分,度过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他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情调特别昂扬,充分显示了爱国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我们重视。

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上面所写的角声之哀,歌声之悲,不是什么忧郁哀愁的低调,而是慷慨悲壮的旋律。

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作者把无情的自然物色的南山之月,赋予人的感情,并加倍地写成谁也不及它的多情。多情就在于它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一脉相通,它为了让作者清楚地看到长安南山的面目,把层层暮云都照开了。这里,也点明了七月十六日夜晚,在南郑以东的长安南山头,皎洁的月轮正在升起光华。然后进一步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风景区,肯定会多情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词中没有说到收复失地的战争,但从角声烽火一直到长安景物等待宋军前去,都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正义战争的前景在内。正义的战争,是激发爱国军民英勇奋战的战斗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正义事业。全词的乐观气氛和胜利信念,通过了美的艺术给人以深刻的感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