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原文与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原文与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稼轩的明月词构造了另一种明月世界。他不作全景描写,而...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稼轩的明月词构造了另一种明月世界。他不作全景描写,而选取窄角镜头,只就月落生发联想,作一般意象的创造。

辛词与苏词一样,都是写中秋之月,并都是饮酒达旦后的产物。苏轼作全景描写,从月升写到月落。稼轩则只抓取月落的一角作特写,不写待月而写送月,不写月升,却写月落,全从月落生发,这正是辛词独到处。这可以自由运笔,随手生发,纵横驰骋,大胆想象。苏词是由月及人,由自然意象到社会意象,浪漫幻想与执著现实作了艺术上的统一。辛词则只就明月生发,并全从探索追问中构造意境,构造明月世界,全不顾及社会人间,这又正是辛词的特殊处。

辛词以一连串的探索追问(所谓“天问体”),使用横向罗列(并置)意象,构成并发共存的艺术结构。词由黎明前的西落之月发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美丽的中秋明月,你悠悠飞去,将飞向何方?对西落之月的去处表示关切,由人及月,生发联想,问它向何处悠悠而去?“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这是词人对西落之月的去处的第一层设想:你是否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看见你从东方刚刚升起,光辉明亮——这边月儿西落,那边正是明月东升。辛弃疾在这里接触到了天文学史上一个重大科学问题:即“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不是什么神悟,是词人在月亮与地球这一对自然现象上的观察思索后的大胆的合理的想象。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这是“向何处,去悠悠”的第二层设想——或是,你飞往天外无垠的宇宙,宇宙长风吹动你照临人间,送来中秋佳节!这是词人由眼前的时空(中秋)生发出的幻想:中秋佳节是明月送给人间的礼物。接下两个六字短促的问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因中秋而及明月,因明月而及月中姮娥,在奇妙的探索设问中表现出对明月的关注与体贴之情。高空明月,飞耀中天,是谁把它系住不坠?它系在什么地方?是怎么系住的?嫦娥奔月,独居月宫,离弃丈夫后羿,久久不嫁,是谁把她羁留?词人在远古神话传说基础上,就眼前中秋景色,作了新的奇妙的生发联想,意象生动,逸趣横生。

过片“谓经海底”七句承“向何处,去悠悠”的探问作第三层设想:有人说你西落之后曾从海底经过,虽然这说法无从问明白,令人恍惚,只怕你要遭到万丈长鲸的疯狂冲撞,月宫中的玉殿琼楼岂不要坍塌坏破?当你从海底经过,虾蟆本来会水,进入海里没有妨碍;可是,不识水性的玉免怎么也能劈波斩浪,安然通过?

曹操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他说日、月、星汉都出入于大海之中。词人在这里也就这古老的传说作想象,听人说明月出入大海,那么大海中的长鲸,怕不要撞破月宫中的玉殿琼楼?这是一个想象,表现一种关切。月经大海,月中的虾蟆是不怕水的,可是玉兔该怎么办?这是又一个想象,表现出又一种关切。想象奇丽,想象中生发想象,环环相生,累如贯珠,在多层次的想象叠印中,表现出想落天外的艺术特色。

从别有人间到天外,从天外又到海底,词人笔下明月世界显得五彩斑斓、多彩多姿。词从月落这一特定的时空出发,熔铸神话传说与艺术想象于一炉,贯穿着词人对明月的关注与体贴;在表面的无感情线索(理性)的叙述(探索)中,包融着词人对明月的无限深情。

“若道”二句承上诸问作总的发问与收结:如果说上述这一切都使你明月完整无缺,安然无恙,那么为何你渐渐变成弯钩?说“若道”,有针对性地作退一步想,形成深一步的层次,并在自然意象中隐括着社会意象,在浪漫奇想中加进了现实因素。明月经历了“别有人间”、“天外”、“海底”,道路坎坷,路途遥远,如说会安然无恙,可却渐渐如钩,事实说明它的艰难经历,说明它的身心遭受严重创伤。

收尾照应开端“向何处,去悠悠”,写黎明时的一轮圆月,并就这一轮圆月作总的收束。承上,既作为上述诸问的探索的基础,又是诸问的总结,揭示出自然现象的盈虚消长之理。从月升到月落,从月圆到如钩,从明月世界的多彩的变动中,正表现了词人对中秋明月的赞叹与怅惘之情,显然其中寄托着词人极为深沉的隐晦的家国之悲。

苏词由眼前景生发,由月及人,由月之圆而及月之缺,由人之离而及人之合,按词人的情感与月之运行构成结构线索,借中秋圆月以祝福人生。

辛词以神话传说为材料,因人及月,人间、天外、海底,在跳跃动荡与多彩多姿的明月世界的构造中,借月落以寄慨。在对明月的探索中,探索明月的运行规律、明月主人的命运、明月的安危,表现出词人对明月的无限深情与诚挚的关注。

辛词较苏词更富有浓重的浪漫色彩,纵横驰骋,奇想天外。苏词由实构虚,虚实结合;辛词全从虚处设想,虚中带实,在一连串的探索中借神话传说材料构造具体意象,赋明月以新奇而浪漫的境界。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