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宋朝/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原文与赏析

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原文与赏析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这是一首怀人词,据考,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此时,姜夔四十多岁。作者二十多岁时,曾来往江淮间,在淮南的合肥逗留过。当时的文人,都有青楼调笑的习尚,作者在勾阑中认识了一对善弹筝琶的姊妹,由于“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一首怀人词,据考,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此时,姜夔四十多岁。作者二十多岁时,曾来往江淮间,在淮南的合肥逗留过。当时的文人,都有青楼调笑的习尚,作者在勾阑中认识了一对善弹筝琶的姊妹,由于“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解连环》),擅长音乐的作者与之相处甚欢。后来,大概是由于生计问题,作者不得不离开合肥而另谋他往,终于分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虽间有来往,但姜夔旅食于人,终难厮守。十多年后,青年时代的情侣亦离开合肥,作者惆怅地写下了“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秋宵吟》)。从此,分飞的劳燕始终动如参商,但心中的隐情却难以忘却。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之后,姜夔无复有合肥踪迹,但青年时的情事亦屡见于词,六年之后的元夕,故人又入梦中,作者在梦醒之后写下了这首《鹧鸪天》。

距初遇已有二十多年了,往事却又涌上心头,当初合肥的相爱,恰如种下了会结出红豆的相思树,爱情应该像东流入巢湖的淝水一样绵长。可是,水流虽无尽期,红豆也会春来发新枝,但我们相见无期,早知如此,真悔当初的相见相识呵!久别难见,只能梦中重逢,梦中容颜依稀,尚不如画中之清晰可见,况且这依稀梦境又被山鸟啼声所扰,鸟惊人梦,梦亦不能久留。下片由元夕而想到春尚未至,好景未及睹,但鬓丝已白,这大概是别久愁深所致吧!离别“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此处却说“别久不成悲”。难道是心情变得鲁钝冥顽了吗?不!每年元夕花灯满城之时(红莲指花灯,欧阳修、周邦彦等人词中都曾写到),依然触景生情,两地沉吟,作无穷怀想。

在这首词中,丝毫没有低下的情趣,作者一改《花间》以来的绮靡格调,以清幽之笔写深挚之情,造就独特的面貌。词的首句既是点明初遇地点的实写之笔,又是亦兴亦比之意,水流无尽,而重见难期,反激起“不合种相思”,但欲罢不能,而有“梦中”之句,以应题面,山鸟惊梦,又回到现实。下片“岁岁红莲夜”,则进一步还足“元夕”题目,“两处沉吟”,结于有余不尽之中。全篇以短语写长情,确是“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其转换之妙,也确是去留无迹。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