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星期二
首页/人物传记/《刘半农》主要事迹简介

《刘半农》主要事迹简介

刘半农刘半农 (1891-1934年),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又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有半侬、伴侬、拜农、瓣农、蕙农、延陵、海、含星、寒星等。父刘宝珊,前清秀才,教育家,曾在江阴办学。二弟刘天华(1895—1932年),南胡、琵琶圣手,着名作曲家,有《空山鸟语》、《病中吟》等名作。三弟刘北茂 (1904—1981年),着名国乐家,音乐教授。...

刘半农

刘半农 (1891-1934年),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又名复,字半农,号曲庵,笔名有半侬、伴侬、拜农、瓣农、蕙农、延陵、海、含星、寒星等。父刘宝珊,前清秀才,教育家,曾在江阴办学。二弟刘天华(1895—1932年),南胡、琵琶圣手,着名作曲家,有《空山鸟语》、《病中吟》等名作。三弟刘北茂 (1904—1981年),着名国乐家,音乐教授。
4岁启蒙,随父识字。6岁,从塾师学,已能作旧诗。13岁,入翰墨林小学校。17岁,入常州府中学堂,与钱穆同学。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学校停课。
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辑。1913年任中华书局编辑。后又任实业学校、中华铁路学校教员。曾与严独鹤、程小青、陈定山、天虚我生等10人合译《福尔摩斯全集》12册,收44案。至抗战前已出22版,译文虽是文言,在白话文通行后,仍受到小市民欢迎。这一时期用文言撰写言情、侦探、滑稽小说多种,以“半侬”署名,成为活跃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并为中华书局翻译英国驻华大使马嘉尼所着《乾隆英使觐见记》等。1916年秋,开始向《新青年》投稿,发表《灵霞馆笔记》和一些外国短篇小说译文、文坛逸事。
1917年,应蔡元培、陈独秀约,任北京大学文预科教授。3月,在《新青年》发表《我的文学改良观》,提出散文改革和韵文改革的主张。认为散文改革要“破除迷信”,“非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新文学决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言为心声,文为言之代表,吾辈心灵所至,尽可随意发挥”。“吾辈做事,当处处不忘有一个‘我’!”韵文改革,要“破坏旧韵,重造新韵”和“增多诗体”等,并在中国诗史上最早提出“散文诗”的概念。7月,发表《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抨击自附风雅, “不真”的“假诗”,惊呼“现在已成假诗世界”,“自有这种虚伪文学,他就不知不觉与虚伪道德推波助澜,造出个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来。”因此,要把这种“没价值诗”“抛在垃圾筒里”。指出“作诗本意,只须将思想中最真的一点,用自然音响节奏写将出来,便算了事,便算极好”。这两篇文学论,强调文学中的“我”、“心灵”、“真”,反对旧文学,为新文学鸣锣开道,并早于钱玄同、胡适、郭沫若的同类文章,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导和南针,在新文学理论建设上有重要价值。12月,参加北大文科研究所小说组,同组有胡适、周作人等。
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推出白话新诗9首,包括胡适的《一念》等4首、沈尹默的《月夜》等3首和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等2首,这些诗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文学第一批婴儿”。如《相隔一层纸》:“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揭示贫富对立,带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5月,根据钱玄同建议《新青年》改用白话。刘半农一度主持《新青年》编务。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发表王敬轩致《新青年》编者信和刘半农《复王敬轩书》。王文攻击说:“贵报大倡文学革命之论,权舆于2卷之末,3卷乃大放厥词,几于无册无之。4卷1号,更以白话行文,且用种种奇形怪状之勾挑以代圈点。”刘文则予以驳斥,并称反对新文学的旧文人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其实并无王敬轩其人,王文为钱玄同化名代笔。他们自编自演的“双簧戏”,妙绝一时,是对复古派及其旧文学观摧枯拉朽的一次大仗,在战斗中,刘半农锻炼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坚,所以鲁迅称他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忆刘半农君》)《新青年》第4号起,又辟“随感录”专栏,刘半农发表不少杂文,作者还有钱玄同、周作人、鲁迅等,后多为《语丝》周刊人物。
1919年4月,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长为张一麟),被推为会员。刘半农和马裕藻、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胡适等6名会员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被通过,后在全国采用,沿用至今。《中国文法通论》一书由北大出版组印行,这是清末《马氏文通》后,第一本用现代语言学观点写出的文法着作。
1920年2月赴欧洲,入伦敦大学大学院,进行语音学研究。9月4日,作白话诗《教我如何不想她》:“(一)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二)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三)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四)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啊!/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写于欧陆的异邦,在诗中寄寓着祖国之恋,但读者完全可以视之为情诗。作为情诗,是白话情诗的开山之作。而且音韵和谐,节奏轻盈,真情外溢,温婉细腻,是初期白话文学实绩中的珍品。经同时在欧洲的语言大师赵元任谱曲,1925年收入赵的歌曲集《新诗歌集》中,近80年传唱不歇。1921年夏,转法国,入巴黎大学语音学院。1924年3月,专着《四声实验录》,由吴稚晖撰序出版。11月,《语丝》周刊创刊,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张凤举、江绍原、孙伏园、林语堂、川岛、章衣萍等。
1925年3月17日,以法文《汉语字声实验录》、《国语运动史略》两长篇论文,获得法国国家文科博士学位,并被推为巴黎语言学会会员,获得法兰西学院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汉语字声实验录》由巴黎大学出版,为“语音学院丛书”之一。赵元任和夫人杨步伟当天在场观礼,杨有记载如下:“他们的仪式是非常严重,考员是6人。观众坐在对面台上,很不少人大约五六十个吧。考员和被考人都穿着黑袍子,刘还有一个大白皮领圈须等博士学位通过了再套上。一考就考了6个小时,当中只吃了一点咖啡什么的。刘半农考完后,两手撑着头靠在桌上。考员们就进入室内,约10分钟出来,就对刘道喜说通过了,我们两厢的观众也大家鼓掌。刘回家时都要人架着走了。我问他当晚要不要我们请他全家吃饭祝贺,他虽精疲力倦的,还是愿意去吃。”(《杂记赵家》) 4月23日,携带大批语音学最新仪器,与赵元任夫妇乘法轮由马赛回国。
1925年夏,返北京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开始筹备语音乐律实验室。9月,与赵元任、钱玄同、黎锦熙、汪怡、林语堂成立“数人会”,议定“国语罗马字”。本年,参加“语丝社”。
1926年3月,北平发生“三·一八”惨案,作《呜呼三月一十八》:“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10月,出版白话诗集《扬鞭集》,原拟出3卷,上卷收1907—1921年作品,中卷收1921—1925年作品,下卷收译诗(未出版)。《自序》说:“我在诗的体裁上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刘半农的诗,能脱略旧诗桎梏,从民歌、西方诗歌中汲取养分,擅长用白描,质朴流畅,与沈尹默、俞平伯齐名。本年又出版《瓦釜集》,收用江阴方言、依江阴“四句头山歌”声调,所作诗歌20余首。
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民间文艺组研究员、特约研究员,与李国瑞一起,主持搜集杂曲、戏曲、说唱、弹词等通俗文学作品。同年,曾赴东京,出席东方考古协会会议。1927年6月,主编《世界日报副刊》,约半年,以编者身份所写文章,后来收入《半农杂文》第一集。
1929年,语音乐律实验室建成,任主任,开始语音研究。在魏建功、李国瑞、白涤洲等协助下,记录70余种方言。同年,又任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员兼纂着部第二组大学辞典股主任。本年,《半农谈影》出版,谈摄影艺术。1930年,任北京大学女子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是年,与河北民众教育人员养成所合作,调查方音约300种,编成《调查中国方音音标总表》。本年出版《宋元以来俗字谱》。1931年辞去兼职,专任北京大学国文系研究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院文史部主任。是年5月,与李国瑞合编的《中国俗曲总目》出版,收俗文学资料14,800篇。6月,独力完成《中国大辞典》稿本第3册“一”字长编。
1933年春,为李大钊撰写碑文,有句云:“政出武夫,儒冠可溺。”“风凄雨横,摧此英贤。”本年,以纪念白话诗15周年名义,在琉璃厂星云堂影印出版《初期白话诗稿》(手稿选辑,收入李大钊、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适、陈衡哲、陈独秀、鲁迅等八人白话诗25首手稿)。冬,拟为赛金花作传,认为赛“在晚清史上和西太后可谓一朝一野相对立”,可存信史,遂与商鸿逵、郑颖孙访赛金花十余次。半农死后,由商整理成书。
1934年6月,与白涤洲等五人赴绥远、山西调查方言,不幸染回归热,返北平后又为庸医所误,急就西医,已不治,于7月14日逝世于协和医院。
7月22日北京大学为刘半农举行校葬,遗体上覆盖着北京大学校旗,阖校师生员工参加,由胡适报告刘半农的学术成就与逝世经过。胡适挽联曰:“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伙,如今又弱一个;拼命精神,打油风气,老朋友之中,无人不念半农。”赵元任挽联曰:“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钱玄同挽联曰:“当编辑《新青年》时,全仗带感情的笔锋,推翻那陈腐文章、昏乱思想;曾仿江阴‘四句头山歌’,创作活泼清新的《扬鞭》、《瓦釜》。回溯在革命旗下,勋绩弘多;更于立道有功,是痛诋乩坛、严斥脸谱。自首建‘数人会’后,亲制测语音的仪器,专心于四声实验、方言调查;又纂《宋元以来俗字谱》,打倒繁琐谬误的《字学举隅》。方期对国语运动前途,贡献无量;何图哲人不寿,竟祸起蚁虱,命丧庸医。”俞平伯挽联曰:“百灵庙远驼铃寂,二复居寒凤甓孤。”鲁迅则于8月1日撰《忆刘半农君》,称:“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蔡元培作“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碑铭”,称美刘半农学术成就云:“创制刘氏音鼓甲乙两种、乙二声调推断尺、四声模拟器、审音鉴古准,以助语音与乐律之实验;作调查中国方音音标总表,以收蓄各地方音,为蓄音库之准备;仿汉日晷仪理意,制新日晷仪;草编纂《中国大字典》计划;参加西北考察团,任整理在居延海发现之汉文简牍。虽未能一一完成,然君尽瘁科学之成绩已昭然可睹。”
夫人朱惠,有1子2女:长女小蕙(1916年—),子育伦(1920年—)、次女育敦(1920年—)为孪生。
文学创作有:《瓦釜集》(拟民歌,1926年)、《扬鞭集》上、中卷(白话诗、拟民歌,1926年)、《流离》(日记,1928年)、《半农杂文集》(1934年)、商鸿逵编《半农杂文二集》(1935年)、《刘半农诗选》(1950年)、赵景深原评,杨扬辑补《半农诗歌集评》(1984年);
学术着作有:《中国文法通论》(1919年)、《四声实验录》(1924年)、《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国语运动史略》(法文,1925年)、《比较语音学概要》(1930年)、《宋元以来俗字谱》(1930年)、《敦煌缀琐》(上、中、下三辑,1930—1935年)、《中国文法讲话》(1931年)、《中国俗曲总目稿》上册(与李国瑞合编,1932年);
编选校点有:《歌谣选》(1918年)、《江阴船歌》(1919年)、《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1926年)、清·张南庄着《何典》(校点,1926年)、唐·韩偓着《香奁集》(校点,1926年)、明·董若雨着《西游补》(校点,1929年)、《初期白话诗稿》(影印本,1933年)、《刘天华先生纪念册》(1933年);
翻译有《比较语音学概论》(法国 Paul·Passy 着)、《欧陆纵横秘史》(1915年译)、《乾隆英使觐见记》(1916年译)、《茶花女》(法国,小仲马着,1927年译)、《法国短篇小说集》(1927年编译)。
传记有:王震着《刘半农传略》(1987年)等。
回忆有:刘小蕙、刘育伦、刘育敦着《回忆我们的父亲——刘半农先生》(1984年)等。
研究资料有:鲍晶编《刘半农研究资料》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