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词名方显

李清照传记:词名方显

词名方显道贺的宾客来往于汴京李府上,官场上的你来我往纵是名如李格非也无法自如应对。刚荣升为礼部员外郎的他,看起来并无特别的欢喜,倒是想起家中寂寞,打算把妻女从清冽自然的泉城接到繁华的汴京。共享团圆之余,也好让聪敏的女儿看看这煊赫的朝代。于是,清照告别了故乡的山水,连同那些溢满了童趣的故事,一一作别,随着母亲赶往那个标志着尊贵与繁荣的京城。一路上,她小小的心里...

词名方显

道贺的宾客来往于汴京李府上,官场上的你来我往纵是名如李格非也无法自如应对。刚荣升为礼部员外郎的他,看起来并无特别的欢喜,倒是想起家中寂寞,打算把妻女从清冽自然的泉城接到繁华的汴京。共享团圆之余,也好让聪敏的女儿看看这煊赫的朝代。

于是,清照告别了故乡的山水,连同那些溢满了童趣的故事,一一作别,随着母亲赶往那个标志着尊贵与繁荣的京城。一路上,她小小的心里必定鼓动着澎湃的激情,那是对未知的好奇,对生命的热爱。而尚懵懂青涩的她并不知晓,这一程,竟走过了许多的盛衰悲喜,转身便已天涯。

若是早知,这里没有她渴望的一生安稳,她还会来吗?

幸好她来了,从那个狭小的世界来到这片沃土,用她的才华绽放出一朵芬芳千年的花朵。也幸好她来了,千山万水,只为遇见他,如同奔赴一场命定的约会,看似漫不经心,却要耗尽一世的灵性去成全。

李格非常在家中置饮,与众名人雅士论时事谈诗文。本就心似玲珑的清照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更显出聪慧,每每在席间口出佳言,表现得极为出色。她的才情,显然是许多自诩的才士文人所不及的。李格非也乐于带着女儿参加这些聚会,她是他的骄傲。

除了闺阁和游憩之词外,清照也会关注朝事时政,甚至可以看到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一日,晁补之、张耒等文友又到李府做客,诗词歌赋、朝政兴败,无所不谈。

宋神宗时期,经济发展规模壮大,生产技术也都远远超过以往,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局面,在文化方面同样盛极一时。但是社会矛盾也随之日益严重,阶级和民族对立尖锐,出现了“三冗两积”的危机(冗费、冗官、冗兵,积贫、积弱)。为了解决这种种积弊,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发动了一场变法,却又因变法触动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

哲宗即位后,高太后垂帘听政。元祐初年,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执权,尽废新法,新派与旧派矛盾加剧。党争频繁,又加上宋哲宗与高太后的冲突,各政治力量互相倾轧,这分明是一个朝代覆灭的前兆。

众人谈及这些,气氛顿时沉重起来。眼前是繁华的盛景,而这样的安乐富足,还能维持多久,大家都感到颓丧。

张耒挥笔写下了近作《读中兴颂碑》,并朗朗口诵了一遍: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从,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唐明皇曾是何等威严,袖摆一挥,连尘埃都不敢飞扬。数十年功绩,开创了唐朝最为鼎盛的时期——开元盛世。却因承平日久,官民无事,唐玄宗竟耽于享乐,与宠妃杨玉环时歌时舞,挥金如土,杜绝言路,排斥忠良。又听信谗言,重用骁勇善战、心藏异心的安禄山。再有杨国忠专权乱国,各方矛盾一起爆发,“安史之乱”势在必发,马嵬兵变,也是人们对腐败政权积怨已深的结果。

堂堂盛世,顷刻崩塌。曾经励精图治、贤明晟睿的君王,也被太平虚像蒙蔽,放纵自己,奢淫无度。张耒诗中以此为告诫,借古喻今,甚为犀利,在座文客都拍掌叫好。

清照阅后,也是热血澎湃,心潮激昂。当即和诗两首:

【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和诗中斥责唐明皇昏庸误国,招致离乱,战祸骤起,生灵涂炭。可见清照心中怨愤,及对当朝的忧心。寄意深远,情辞慷慨,堪比那些经世纬国的良才。座客皆为名扬远近的文豪,阅过清照的诗,都惊得目瞪口呆。若不是亲见,谁又能料到这诗是出自一个女子之手,而且还是一个十多岁的青涩少女?当朝有多少自认为才盖于世、能文善武的臣子,能及得上这小女子的此番气概与胸襟?

说到清照的词作之路,便不得不提起那一位李格非的同僚挚友——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山东人,北宋时期盛名南北的大文豪。《宋史》有评说:“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苏东坡读过他的诗文后也赞道:“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而后叹曰:“吾可以搁笔矣!”又在《和陶饮酒二十首》中写道:“晁子天麒麟,结交未及仕。高才固难及,雅志或类己。”可见苏东坡对晁补之已不止于师徒间的赏识和爱护,更把他视为知己。晁补之后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补之与李格非等人结交,常聚在一起把酒唱和。曾写有一诗《与李文叔夜谈》:“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更惭颇似会嵇康,欲语常遭士瑶柅。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秉烛夜谈,非挚友而不得,可见二人的交情甚深。

清照是晁补之这位大文学家心中的一道亮光,他极为珍惜清照的才情,多次向其他人大加称赞她的词文。清照每有佳作,都要拿给晁补之鉴赏一番。而他也提出了许多意见,指点清照在诗词创作上走得更远。所以清照无论在对词学的理解上,还是本身的创作风格上,都受了晁补之很大的影响。这位词女而后的成就,也需有晁补之的一份功劳吧。

于是,清照之名一时在汴京响起,“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无人不晓李府有女清照,年少才高,聪慧过人。

这位小小才女并没有因众人的盛赞而自得起来,似乎外世间的一切皆与她无多大的关系,又或许她的笔下生花并不为了任何人。总之,她依然怀着当初那颗纯真的心,去感知自然万物的种种细微,并让这些都跃然纸上。

她就这么顶着一个盛世,把生活过得安静细致、宠辱不惊……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

时已暮秋,穹天明朗清澈,倒映在湖面上,别有一番画境。秋水无尘,烟波浩渺。凉风习习,拂起道道涟漪,如飞舞的丝缎,细碎的阳光是镶在缎上的宝石,泛着耀眼的幸福。

此时荷已凋萎,那曾摇曳生姿的嫣红,而今只剩下缕缕不易察觉的残香。枯焦蜷缩的荷叶,似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流华易逝,唯直直的守候,才证明着曾经的存在。“自古逢秋悲寂寥”,正是因为这般萧瑟残败的景象,惹下一汪泪眼、无数愁绪。

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在《九辩》里的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似就奠定了秋之悲怀,花事零落,山河沉寂,以诉别情,以写离恨。

所以李璟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所以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所以柳永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所以王实甫说:“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可是,清照却说:“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笔势骤转,格调竟入明朗。境由心生,在清照看来,湖水潋滟,秋山淡远,都与人格外亲近。纵是凋败的秋色,也是真实的,正因为真实,所以才可平生这许多的欢喜。无限风光,也可以这么的美好。一个“与人亲”,一个“无穷好”,显见词女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下阕起句亦承亦转。荷叶虽老,莲子却已成,莲蓬清碧如水。蘋花汀草被露珠一一洗过,在明净的秋风中轻摆摇曳,原来秋天也可以这样清新丰盈。本来在湖岸小洲休息的沙鸥白鹭,此时竟展翅飞起,赌气着连头也不回,莫非是怨恼游人早归,不懂细细欣赏这无边秋色?分明是清照自己流连难舍,沉浸在大自然里不愿归去。

她的着笔活泼畅快,新颖充实,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心里随之轻松愉悦起来,仿佛也看到那山、那湖、那荷叶、那鸥鹭……

能把这萧索的秋写得轻快喜人,也只有不染尘世之色的她能做到。隔了千年,我们似还能隐约听到那位纯真的少女,哼着小调,展颜轻笑,就在这秋水长天中,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周笃文先生在《李清照作品赏析集》中对此篇有着这样的评析:“这画面、境界和意趣,真令人滓尘消尽腑膈俱清了……抒情性是诗歌的第一生命。从这首小词里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女词人热爱生活的芬芳绵渺的深情。琼枝寸寸玉,沉檀节节香,余于此词亦作如是观。”

而这时候的清照,尚不知愁滋味……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