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最美的青春,正含苞待放

李清照传记:最美的青春,正含苞待放

最美的青春,正含苞待放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故事的开篇,一切都带着岁月静好的模样。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阳光下酝酿着一场绽放。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准备好与这个世界开始一场邂逅。不知她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是否叮嘱过自己应如寻常女子般娴静内敛,无论世界如何对待,她都要以最温暖的姿态去应对。人总是生来善良,温...

最美的青春,正含苞待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故事的开篇,一切都带着岁月静好的模样。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阳光下酝酿着一场绽放。故事的主人公,已经准备好与这个世界开始一场邂逅。不知她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是否叮嘱过自己应如寻常女子般娴静内敛,无论世界如何对待,她都要以最温暖的姿态去应对。

人总是生来善良,温暖如头顶的一抹日光。然而风雨总是无法预知,哪怕再娇艳的花朵,在数不尽的风雨中也会变得倔强。于是,我们的女词人便成了后来的模样,一个集倔强与哀愁于一身的女子,一个为情痴守到让人心疼的词人。

那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初夏,一阵舒爽的夏风刚刚拂过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的明水湖畔。那湖水波光潋滟,正以最惬意的姿态迎接一整个季节的美好,那澄澈的湖水,像极了刚刚诞生的那名女婴纯净的双眸。

初临人间,她便拥有了令大多数世人都羡慕渴望的人生。幸福环绕在她的身畔,爱她的父母许她一世无忧。他们愿意将最好的疼爱给予她,让她的人生如同一湖春水,安详宁静,波澜不惊。

可惜,愿望终归只是愿望,再平静的湖面,若是狂风骤起,也会激起数不清的涟漪与波澜。或许,喜忧参半,才是真正的人生,既能体会艳阳高照的明媚,又能享受细雨温润的缠绵,甚至可以从冬日的凛冽中品尝人生的至苦,这样的人生,才能不称之为单调乏味吧?生命的意义,也许正在这一苦一乐当中。

那是一段太平盛世,北宋的百姓经历了太久的安稳,早已不知纷争的滋味。仿佛整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清净无扰,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享受着岁月给予的美好馈赠。繁华的汴京,那是北宋王朝的京城,当时的人们如果从未来过京城,便无法知晓那是怎样一番车水马龙、物贸民丰的锦绣场景。

也许,看看当时曾活跃的著名文豪,便可知晓那个年代的鼎盛: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曾巩、张耒、晁补之……他们用自己的文笔与风骨,留下了一首首不朽名篇,似乎将他们每一个人单独描摹,便能延伸出一段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然而,他们并非故事的主人公,真正与主人公有关的,是一位名叫李格非的北宋名士。

北宋时期的齐州章丘,也就是如今的山东章丘,便是李格非的故乡。从父祖辈开始,李家就颇有盛名。自幼,李格非便是一名聪敏警俊之人,对于经学颇有研究,曾是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韩琦的门下士。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李格非高中进士,成为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之后又晋升为郓州(今山东东平)教授。然而,相较于官职的晋升,他更倾心于著述,并因此声名远扬。

因为宋代有兼职兼薪制度,当时的郡守见李格非生活清贫,便萌生了让他兼任其他官职的想法,然而廉洁清正的李格非却断然谢绝,将自己的文人风骨表露无遗。

这位满腔才情却不为金钱与官职所动的李格非,便是故事主人公的父亲。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受这样一位风骨高雅的父亲的熏陶,她的一生,便注定会谱写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

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春末夏初那万里无云的宁静蓝天,在李格非听来,那仿佛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在歌颂着一个美丽生命的诞生,又在庆贺他成为一名父亲。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一见这个期盼了整整十个月的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他都已经酝酿好了高雅别致的名字。

当稳婆掀开门帘,李格非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稳婆告诉李格非,夫人诞下一位千金,然而她脸上的笑容带着些许的歉意,仿佛是因为她的过错,让这位儒雅的学士错失了一次拥有儿子的机会。

但李格非的脸上,却流露着满满的激动。他是文人,不是俗人,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将成为他此生最疼爱的珍宝。

我们的女词人就这样伴着满满的疼爱来到这个世间,在这一年的初夏,开启了一段注定与众不同的人生。

李格非为女儿取名“清照”,“清”是安静、是纯洁、是高尚;“照”是照耀、是知晓、是映衬。李格非对女儿浓浓的宠爱与满满的祝福,便体现在“清照”二字当中。他希望女儿一生清净无波,哪怕风云变幻,依然能清醒地面对世事变迁。不过,他更希望,这一个“照”字,能为女儿的生命带来一缕阳光,让她在温暖中永远地明媚下去。

于是,身为女子的清照,从未因为性别的关系让父母对她的宠爱减少一分,相反,父母对清照更多了几分呵护。她就这样在缭绕着爱意与书香的氛围中渐渐成长,生命于她,也的确像父亲期望的那样,为她投射下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清照的母亲虽是深闺女子,却并不是无知妇人。在那个婚姻讲求门当户对的年代里,能与书香世家的李格非相配的,自然是一位出身名门而又知书达理的女子。清照母亲的祖父名叫王拱辰,十七岁那一年便状元及第,就连王拱辰这个名字都是宋仁宗钦赐的。走入官场十年,王拱辰便晋升为翰林学士,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辽国使者一连两次来到北宋提出割让领土的要求,是王拱辰据理力争,让辽国始终未敢轻举妄动。于是,宋仁宗这样评价王拱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清照的母亲王氏自然饱读诗书,诗文才情让当时诸多女子都难以望其项背。

父母将最好的一切都遗传给了清照,她有母亲的温婉与灵秀,又有父亲的傲骨与才情。在父母的熏陶之下,古词诗文成为清照童年最喜欢的读物,名家典籍,伴随了她整个童年与少女时代。虽然不出深闺,清照的眼界已经十分开阔,她享受这样的人生,浓浓的墨香让她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样恬然美好。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的才情有多么出众,许多美好的词句,总是从她口中轻快地流淌出来,这些都是她发自内心的感受,从不觉得需要刻意地卖弄。

渐渐地,人生百味就从那些诗词典籍的字里行间渗透进清照的心灵与脑海深处。她依然懵懂,却比寻常女子更早地参透了世间百态,也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欢喜与哀愁浓缩在笔墨与画卷当中。

这究竟是幸运抑或不幸,清照自然无法预知。就连她的父亲都不曾想过,这洋溢的才情会让自己的女儿比其他女子要多体会多少世间的冷漠与无情。

其实,那时的李格非,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清照出生后不久,李格非便已经官至太学录,不久之后,又转博士,因出众的文采,成为苏轼门下最受赏识的学士之一,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后不久,李格非的官职一路攀升至礼部员外郎,成了一名京城官员,常年居住在汴京。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

除了疼爱,李格非更给予了清照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从无须为生活琐事担忧,一应吃穿用度都比普通女子更加优渥。

清照的童年,是无忧的,生活馈赠给她的,是处处盈满馨香的人生。在愉悦之间,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成长为一名袅袅婷婷的少女,就仿佛刚刚绽放的花蕾,有一整个花期的美好等待着她去享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