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嫁给你,是我此生最娇羞的模样

李清照传记:嫁给你,是我此生最娇羞的模样

嫁给你,是我此生最娇羞的模样很快,赵府的聘礼就在大红绸缎的映衬下抬进了李府,这些聘礼丰厚得足以匹配赵府和李府的门第。知道赵、李两家联姻,人们都纷纷传说这是朝堂上的强强联合,却忘记了祝福这一对因为真爱而走到一起的新人。成婚的日子已经定下,在等待过门的这段日子里,清照开始重新翻阅起《莺莺传》。这是元稹的著作,清照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了,她只是喜欢崔莺莺与张生之间单纯...

嫁给你,是我此生最娇羞的模样

很快,赵府的聘礼就在大红绸缎的映衬下抬进了李府,这些聘礼丰厚得足以匹配赵府和李府的门第。知道赵、李两家联姻,人们都纷纷传说这是朝堂上的强强联合,却忘记了祝福这一对因为真爱而走到一起的新人。

成婚的日子已经定下,在等待过门的这段日子里,清照开始重新翻阅起《莺莺传》。这是元稹的著作,清照已经不是第一次读了,她只是喜欢崔莺莺与张生之间单纯而又美好的爱情,并期许这样的爱情也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书中的张生,是一名书生,他旅居蒲州普救寺期间,恰巧一名姓郑的寡妇也带着女儿和奴仆寄居寺中。张生的母亲也姓郑,论起来,这名寡妇还算是张生的远房姨母。这名寡妇的夫家姓崔,家产颇丰,随身带了许多钱财与仆人。

一次官军骚扰百姓,这名寡妇与女儿十分害怕,不知该依靠谁。好在张生与蒲州将领有些交情,请来了官吏保护崔家母女,使他们免受官兵骚扰。在崔母为感谢张生而举办的酒宴上,张生第一次见到了年轻貌美的崔莺莺。那一日的崔莺莺,只作平常打扮,没有任何钗环服饰的修饰,却美得那样动人。对崔莺莺一见钟情的张生,恳请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为两人牵线搭桥,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后来张生进京赶考,崔莺莺带着满面忧愁与张生分别。从此,二人天各一方,再不曾重逢。

当崔莺莺嫁做人妇,张生也已经娶妻之后,一次张生刚巧经过崔莺莺住处,便以表兄的身份探访,崔莺莺却不肯外出相见,并送给张生一首诗作为谢绝,其中最后一句写道:“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她是希望张生能够好好对待自己的妻子,不要再留恋她这个“旧人”。

读过《莺莺传》,清照试图用丹青勾勒出崔莺莺的容貌。她的脑海里,崔莺莺应该有着一张芙蓉绣面,只要她轻轻展露笑颜,那眼波便能撩动人心。这是妙龄女子独有的风韵,半是娇嗔,半是羞怯,就连花儿与月影见了,都要自惭形秽。

于是,出现在清照笔下的崔莺莺,容貌是那样姣美,她梳着斜坠的云鬓,发髻上还插着一只鸭形的发钗,更加映衬出她雪白粉嫩的香腮。在清照心目中,崔莺莺就是世间女子最美好的形象,无需刻意点缀,便已经美得让人忘记了呼吸。

崔莺莺身上的装扮,看似没有刻意打扮,却处处透露着用心。那一定是为深爱之人特意所做的装扮,这样的她,怎能让张生不为之动情?她的眉眼之间,处处流露着爱意,一双如水的眼眸,流露着藏不住的温情,无需开口,便已经将她心中的情愫娓娓道来。原来,人的双眼真的可以说话,尤其是情窦初开的女子,欲语还羞的姿态,能让花儿都失去了颜色。

清照只知羡慕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爱情的纯粹,却忘记了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悲剧。然而,沉浸在爱情中的清照,却丝毫不在意这结局,她坚信,只要她与明诚的心永远笃定,他们之间的爱情一定会超脱世俗的桎梏。

清照就这样开始了待嫁的生活,一抹温柔在她的心底荡漾,满满的柔情,流露在眉梢眼角之间,向来开朗活泼的她,竟然也有含羞带怯的一面。她想,无论到何时,她都不会忘记,在那年那月,一位俊朗的翩翩少年,就那样突然闯入自己的生命。余生,他们要携手与共,一同欣赏雪里的红梅,一同度过漫天彩霞的夕阳晚景。作为少女的时光,只剩下了最后几日,清照知道,纵然明诚再疼爱她,媳妇的身份也不容许她像从前那样随意外出走动。正逢暮春三月,皇宫中百花盛开,宋徽宗在这一年特意恩准官员携带家眷入宫赏花,于是清照便央求父亲带自己入宫,欣赏御花园中的美景。

李格非从不刻意束缚女儿,他知道赵府一定不会像自己这样对清照纵容,于是也愿意趁着清照出嫁前给予她一些自由的时光。清照如愿以偿地跟随父亲来到了皇宫,宫中的百花似乎比外面的花开得娇艳,这得益于宫人对花草精心的照料,繁华盛开的景象,更让清照词性大发。

她遵守着宫中的礼制,在宫人的引领下静静地欣赏。越是向御花园的深处游走,花儿便绽放得越发精致。那里有一处特意划分出来的花圃,培育着品种名贵的花朵,为了与其他花儿区分开,那处花圃被低垂的帷幕和红色的围栏保护着。清照的视线不自觉落到围栏上面,竟然惊喜地发现,就连围栏上都雕琢着精细的花纹,可见皇宫御花园的尊贵。

这些花儿仿佛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于是开得娇媚而淡雅,如同不施粉黛的少女,亭亭玉立,姿容天成。清照最喜欢的便是这一处,每一朵花都绽放得精美绝伦,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又彰显着宫中花匠的独具匠心。

清晨的朝露,还恋恋不舍地停留在花瓣之上,为花儿增添一抹清新。徐徐清风让它们摇曳出妖娆的姿态,此情此景,哪怕是最美的少女也会觉得在百花面前失了颜色。皇宫中的亭台池馆是那样独特,清照慢慢地从花圃的东边走到南边,始终能够感受到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就连日光都格外青睐这里的花朵,难怪它们会开得这样好。

这一日入宫赏花的官员家眷很多,让御花园也变得热闹了起来。每个人都不敢在皇宫中喧哗,哪怕是品评与赞赏,也都刻意压低了声音。不知怎的,清照竟突然心生一股惜春之情,她不忍想象这些绝美的花朵凋谢之后是怎样一番凄凉,那阵阵清香,最终也会散发出枯萎的味道。

想到此处,清照赶快轻轻地晃了晃头,想要将这种不合时宜的伤感彻底甩开。为什么去为日后的事情担忧呢?既然今日花开正好,那么就将美景尽收眼底,何必辜负大好春光?

皇帝邀请百官赏花,自然在赏花之后也会设宴款待群臣。清照紧挨着父亲坐下,宋徽宗端坐高处,自己几乎看不清皇帝的容貌。不过,清照的兴致也不在于此,宫中的美酒早已吸引了她的视线。

终于,宋徽宗面向群臣举起酒杯,官员们举杯附和,清照也趁机端起面前的美酒,只不过,她这杯酒,却是敬给那些开得最娇艳的花朵的。

美酒与美景令人沉醉,官员们终日忙于朝政,难得有如此休闲的时光。似乎每个人都不舍得提早离开。眼看天近黄昏,宴席上已经点起了蜡烛照明,跳跃的烛火照耀着人们的酒兴,眼前的歌舞升平,让清照觉得人生是这样美好。她又想到了明诚,清照多希望他们的爱情也能永远如此美好下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清照终于迎来了出嫁的日子。按照习俗,早在三日之前,她便已经收到了赵府送来的催妆花粉。那细腻的粉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清照轻轻地将香粉扑在脸上,却不知何时脸颊已经晕染了红霞。

婚礼之前的礼节十分烦琐,不过清照都无需为此操心,她需要做的,就是安心地等待,等到那个良辰吉日,穿上大红的喜服,蒙着大红色的盖头,走入赵府,成为他此生的妻。

一想到出嫁时的情境,清照就有些娇羞忐忑,她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心上人,更不知那日的自己是否会是他眼中最美的新娘。

纵然忐忑,这一日还是来了。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晴朗天气,百花娇艳,蜂蝶飞舞,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庭院中洒下璀璨的流光,喜鹊从一清早就在房前高歌,宣布着这一日的喜庆。

有资格出席这场婚宴的京城官员士绅,也都早早地换上了庄重的礼服,前往赵、李两府道贺。清照的母亲在无人的角落里偷偷地抹着眼泪,脸上又挂满了欣慰的笑容。这是唯有做母亲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复杂心境,一半是开心,一半是不舍,纵然两府相隔不远,但过了今日,女儿就再也不能日日在身边撒娇,而是要侍奉赵家的公婆了。

新娘清照在闺房中等待,她一直在轻轻地笑着,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镀上一层美丽的金色轮廓。庭院中的道喜声此起彼伏地传入她的耳中,她将这些最美好的祝福统统收藏到心底,留待日后拿出来慢慢回味。

此时此刻,一切朝政与党派之争都与她无关,任凭尘世如何浮躁,她依然愿意和明诚一起守住内心的澄净。她要和他做一双并蒂莲花,哪怕淤泥环绕,他们也要洁净得一尘不染,与世无争。

大红的喜轿已经抬到了李府门前,那个心爱的他,就在喜轿前方的马背上端坐,清照甚至可以想象出明诚此刻的笑容,一定是带着一丝羞赧,又绽放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喜娘轻轻叩响清照的房门,轻声唤她“姑娘”,提醒她吉时已到,该出阁了。清照这才如梦方醒,想到即将离开疼爱自己的爹娘,她忍不住扑进娘亲怀中不停地啜泣。

娘亲一面轻轻抚摸着清照的背,一面在她耳边温柔地叮咛。她告诉清照,嫁过去后要懂得礼数,要孝敬公婆,如果受了委屈,就回来和娘亲倾诉。

清照就这样啜泣了好一会,才在喜娘的劝说下蒙上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慢而又端庄地迈出房门,坐上了属于自己的喜轿。在经过明诚的身边时,清照多想摘下盖头,轻声问他一句:“你是否会呵护我一生?”然而礼数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她就这样轻轻地走过他的身边,心怀笃定地走入了他未来的人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