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李清照传记/李清照传记:当爱变成耻辱

李清照传记:当爱变成耻辱

当爱变成耻辱曾经,清照唯一的愿望是有一个能与自己灵魂相依的伴侣,在疲惫时相互依靠,相互慰藉,如果能够实现,人生便可以称之为无憾。如今,清照更希望国家能结束动荡,国家安稳,家才能安稳,至于长久的爱情,不过是一场奢望。近来,清照总是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对于明诚的爱,她早已不似当初那般笃定。自从来到江宁,他们仿佛在渐渐重拾昔日幸福的点滴,可清照早已不能确定这份幸福能...

当爱变成耻辱

曾经,清照唯一的愿望是有一个能与自己灵魂相依的伴侣,在疲惫时相互依靠,相互慰藉,如果能够实现,人生便可以称之为无憾。如今,清照更希望国家能结束动荡,国家安稳,家才能安稳,至于长久的爱情,不过是一场奢望。

近来,清照总是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对于明诚的爱,她早已不似当初那般笃定。自从来到江宁,他们仿佛在渐渐重拾昔日幸福的点滴,可清照早已不能确定这份幸福能否长久维持下去。所幸她早已看开了许多,当幸福来临的时候,就将它抓住,哪怕它只是短暂的停留,也不要辜负。

睡眠对于清照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许多个夜晚,她唯有借着酒意才能勉强入睡。一觉醒来,窗外风和日丽,在早春时节难得有这样好的一个天气。阳光晒在身上暖融融的,厚厚的冬装已经不再需要了。清照吩咐侍女为自己找出一件春季的夹衫穿上,摆脱了厚厚的冬装的束缚,清照觉得全身轻快,心情也因此变得大好。

借着这份好心情,清照迫不及待地想要到外面去感受一下春意。只是外面的温度不似房中温暖,依然带着些许寒意的早春气息扑面而来,清照这才意识到,冬天尚未真正过去。春风拂面,却并没有暖意,几缕发丝被春风拨弄着,不一会儿便有些凌乱。

刚刚的好心情不知为何突然消减了大半,一股思乡之情竟然没来由地涌了出来。清照多想对着整个世界大喊一声“我想回家”,江宁的府邸再好,服侍的人再多,却依然无法令清照将这里当成真正的家。

也许这就是清照睡不安稳的原因,每天晚上,她总觉得自己睡在别人家中,这种感觉让她无法睡得踏实,除了把自己灌醉,她再也找不到好好睡一觉的办法。明诚的反应却与清照截然相反,他每天都回来得很晚,回到家中便倒头就睡,能一觉睡到天亮。也许是府衙里的公务的确繁忙,让明诚身心俱疲,回到家中只想好好休息;又或许官场能让明诚找到归属感,无论在哪里做官,他都能将那里当成自己的家。

明诚注定无法理解清照的乡愁。室外的春景,清照已经没有兴致继续欣赏,她觉得自己昨夜的酒醉尚未完全消散,想要回到房中借助沉水香的气息让自己醒一醒酒。她分明记得昨夜临睡之前,为了解酒,她已经点上一支沉水香。此刻,那香已燃尽,冰冷的香炉不再散发任何香气,清照只觉得头痛欲裂,不知是昨夜的酒劲又顶了上来,还是刚刚被冷风吹得受了风寒。

无家可归,只因山河破碎,并非清照喜怒无常,实在是她的快乐中掺杂了太多忧郁。这是一种无处倾诉的心情,曾经,明诚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她的人,此刻却也变了。究竟是明诚无法走近他的内心,还是他根本就不愿走近?她只能将这份愁绪漫不经心地讲给自己听,那淡然的口吻,听了是那样让人心疼。

清照觉得,或许有些美好一旦丢失了就再也无法找回。天地间的万物都在变,更何况是人。她害怕总有一天明诚会变得面目全非,再也找不回曾经的样子。岁月残忍,带走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曾经那个单纯率真的明诚,恐怕也一去不返。

江南风景虽好,清照却总是找不到归属感。令清照更无法接受的,是宋高宗对于金人一味妥协避让的态度,因为他的苟且偷安,金国人对大宋土地一再地觊觎、吞并,再加上此刻的南宋朝廷奸臣当道,极力排挤主战派,以卑躬屈膝的姿态向金人请求和解。手中掌握兵权的官员,只知道借助兵力为自己大肆敛财,有朝一日当金人打上门来,这些早已疏于操练的士兵也许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天气渐暖,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清照站在庭院中仰望天空,目送北归的大雁直到很远很远,因为仰头的时间太久,她的脖颈有些酸痛,可她偏偏不舍得低下头来,因为她是那样羡慕那群大雁能够飞回北方,仿佛自己也拥有翅膀,能够再到故乡的土地好好地看一看。

当大雁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清照的视线之中,她才怅然若失地低下头来。北归的大雁带走了她对故土的思念,转身回房的清照,背影显得有些寥落。明诚一早就赶去府衙处理公务,家中又剩下她一个人,香炉中的香烟上升成一道直线,房中寂静得连风都不肯吹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清照让侍女点亮烛火。她头上的金钗在烛火的摇曳下闪烁出耀眼的光泽,那支金钗的头部,是金箔剪裁出的人形,在烛火的映衬下显得越发轻巧。自从明诚做官,清照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首饰,像这样的金钗,已经算不得珍贵了。然而这些身外之物终究无法令清照快乐起来,更无法让她的心境安稳,拥有一夜安眠。

最近从明诚的神情中,清照能看得出政局又发生了变化。北方的战事开始吃紧,明诚留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少,只要明诚不回家,清照便无法安然入睡。时间已快到凌晨,清照听到从远处传来的号角之声。那是金人军中的号角,竟然已经近得可以隐约听见,或许在旦夕之间,金人的铁蹄便要踏上江南的土地了吧?

若是真的如此,江宁城想必也会不保,身为江宁知府,明诚必定要担负起守卫城池的重任。可是万一城池失守,他们又要流亡到何处呢?清照有些不敢往下想,那样的局面实在可怕,未卜的前途令她心神不宁,冬去春来之际,她却因为这般思绪寒彻心底。

清照的忧虑不是没有由来的,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开始了南侵的脚步,很快便攻下了徐州,近在咫尺的扬州城也危在旦夕。宋高宗从未想过金人会来得如此迅速,更未想过徐州城的守卫竟然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他以为偏安一隅的生活会继续下去,因此,当金人已经兵临扬州城下,宋高宗竟然还在与后宫嫔妃嬉闹。

当内侍匆忙来报,宋高宗竟然吓得“遂病萎腐”。仓皇之间,宋高宗做出了与宋徽宗当年相同的决定——逃。他只带了几个贴身的随从,便匆忙逃出了扬州。至于朝政之事,他已无暇顾及。君主逃亡,乱了百姓的心,就连军中将士都不知如何是好,没有了主君的军队,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于是,官兵率先逃往城外,手无寸铁的百姓自然不是官兵的对手,在争相逃出城门的过程中,许多百姓被踩踏而死,此刻的扬州城,一片乱局。

许多来不及逃出城的百姓,遭到了金兵的大肆烧杀抢掠。已经逃出城的官兵与百姓,因为无船渡江,滞留在瓜州渡口。金兵随后追赶而至,众人惊慌失措,乱了方向,数万人坠入江中,因此溺亡。曾经歌舞升平的扬州城,在金人的践踏下血流成河,曾经繁华的扬州城已变成一片废墟。

战火虽尚未蔓延到江宁,但清照与明诚的生活却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南宋御营统制官王亦叛变,将本应直属朝廷的官兵变成叛军,驻扎在江宁。王亦的叛军约定,将夜里纵火作为起兵的信号,然而不知何人走漏了消息,此事被江东转运副使李谟知道了。

李谟很快便将这一消息告知明诚,他以为,身为江宁知府,明诚有阻止叛军的职责。可惜,明诚并不这样想。经历了几番变故之后,明诚似乎将自己的性命与前途看得格外重要,任何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要保全自身。

李谟看出了明诚的不作为,他只得自己调兵遣将,再在百姓之中征集民兵,修建了一些阻挡叛军的栅栏,又在城中埋伏兵力作为支援。

是天半夜,天庆观失火,这分明就是叛军点燃的造反信号,很快,城中叛军在王亦的率领下起兵造反,却被早已有防备的李谟一举击败。叛军没有想到会遭遇迎头痛击,当回过神来之后,众人纷纷忙着用斧子劈开城门逃跑。

尚未离开江宁的明诚亲眼见到了这场乱局,为了保全性命,他在李谟的军队与王亦的叛军交战之时,与通判毋丘绛和观察推官汤允恭一起从城墙上吊下一根绳子,攀着绳子翻过城墙仓皇逃跑了。叛军被镇压后,李谟赶往府衙向明诚汇报这一好消息,明诚却早已逃得无影无踪。知府翻墙逃走这件事很快在百姓中间流传开,人人都鄙夷唾骂这个不顾百姓安危的知府,而最有资格怨恨明诚的,便是他的发妻李清照。

逃走当晚,明诚丝毫没有考虑到清照的安危,他将清照留在家中,自己只身逃亡,如此令人鄙夷的行为,哪里应是一名大丈夫该有的举动?清照终于相信,“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所谓的夫妻情意,想来竟如此可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