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原化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原化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传奇小说集。晚唐皇甫氏撰。《太平广记》列有佚文,或讹作《原仙记》。今存《类说》本、 《绀珠集》本、 《说郛》本,均不全。《原化记》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生活面貌。这个时期,中央王朝势力日益衰微,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这反过来又造成了人民的反抗意识和行动。如《车中女子》写一女侠客偷盗宫...

传奇小说集。晚唐皇甫氏撰。《太平广记》列有佚文,或讹作《原仙记》。今存《类说》本、 《绀珠集》本、 《说郛》本,均不全。

《原化记》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社会的生活面貌。这个时期,中央王朝势力日益衰微,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这反过来又造成了人民的反抗意识和行动。如《车中女子》写一女侠客偷盗宫中宝物,而且还把一个因助她而被关押在宫城牢中的举人救了出来,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告诉人们:封建帝王和法律的昔日威严几乎已经丧失殆尽了。又如《崔慎思》中所写的女子,是一个复仇者的形象。她父亲“昔枉为郡守所杀”,她便只身入城求报。数年之后,她终于杀了郡守,替父亲报了大仇。再如《南阳士人》一则,写一南阳士人突然变为虎,当它正要伤害一负薪者时,忽有神仙告曰:要复人身,需得食王评事,若食此负薪者,则永不能遂愿。王评事乃一大官,只见他“朱衣乘马”、“县官相送”、“有道从数人”,当此虎吃了他后,果然还原为人。故事很荒诞,但在荒诞的形式下却包含着极深刻的思想。变形本身固然不足为信,但它却可以是一种象征,是人们被现实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一种幻觉。南阳士人所变的虎,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作者对被逼铤而走险的草莽英雄的一种象征描写。而神仙的告诫,则显然是在说明,反抗者的真正出路在于彻底打倒某些为非作恶的压迫者而不是去欺负比自己更弱的无辜者。在《原化记》中类似这样反映人民反抗意识的作品还有《螺妇》、 《嘉兴绳技》等篇。

描写剑侠的作品,在晚唐传奇中为数不少。当时藩镇割据,相互争斗,往往蓄养刺客以威慑对方。而找不到出路的人民,也希望有这样一些人来仗义锄奸,因此这类题材的作品便纷纷出现。 《原化记》里也留下了时代的这种痕迹,塑造了一些富于正义感的剑侠形象。如《义侠》一则中的义侠,他本来是奉县官之命去杀某客人的,后来在暗中听得客人说县官曾是自己救过的一个犯人,这才明白县官是在恩将仇报,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于是便转身回去杀了县官,说:“吾义不舍此人也。”这是一个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侠客形象。

唐代,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得到加强,西域地区的商人来中国经商已是很平常的事。《原化记》在这方面亦有所记载,如《鬻饼胡》、 《魏生》等篇,写的就是胡人(当时对北方和西域各民族的泛称)当时在中国做珠宝生意的事情。这些作品在今天来说是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

《原化记》的作者有时还采用寓言的笔法,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了富于哲理性的解释。如《江东客马》写一客人因其所乘之马病,便卖给了馆家。两年后,客奉使路过此馆,得知马尚在,便“请乘此马”。马“索视良久,知本主也,既乘,遂跃此人于地,践啮颇甚”, “意恨其卖己也。”这实际上是提供了这样一条教训:寡恩薄情、落井投石者必没有好下场。《原化记》还有较多篇幅记载了神仙方士异人的故事,这里面不可避免有宣扬命中注定、富贵在天等宿命论和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但有的作品也对所谓有道有术者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的虚伪,《陆生》篇记述的仙人就是如此。此仙据说很有道,经他所教的人, “道成者能兴云致雨,坐地立亡,浮游世间,人不能识。”但弟子在拜师时,却必须“献一女”作为礼物,当他知道弟子无法办到时,又授法与弟子,教其取女来,而且还规定只能取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家人。这个仙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个色欲熏心、有着浓厚等级观念的小人。此外,象《李老》篇,讽刺的也是一个教人谋取私利的所谓“善卜者”。

在艺术上, 《原化记》发展了志怪的传统,但是它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并不全以虚幻示人,而是常常证以实事,因此所记虽为怪异,但读来却颇富人情味。大有“假小说以寄笔端”之意,这从上面所引的作品中即可以看出。

《原化记》的人物描写,成就虽不如中唐时期出现的许多著名作品,但却也偶有独到之处,如《京都儒士》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划就很出色。京都儒士自吹有胆气,与人赌夜间独宿于一“凶宅”。这时,作者很细致地描绘了他的内心活动以及变化过程:

了不敢睡,唯灭灯抱剑而坐、惊怖不已。至三更,有月上,斜照窗隙,见衣架头有物如鸟鼓翼。此人凛然强起,把剑一挥,应手落壁,磕然有声。后寂无音响,恐惧既甚,亦不敢寻究,但把剑坐。及五更,忽有一物,上阶推门,门不开。于狗窦中出头,气休休然,此人大怕,把剑前斫,不觉自倒。剑失手抛落,又不敢觅剑,恐此物入来,床下跧伏,更不敢动。

这段心理活动,作者不是静止的客观描写,而是结合着人物的动作进行刻画,因而更是绘声绘色。从后面的故事我们得知儒士所斫之鸟其实是顶破草帽,所斫狗窦之物“乃是所乘驴”,所以会演出这场“与物战争之状”,完全是由于其惧怕心理。因惧怕而失去了理智,这样,只要有东西发出响声,他便疑为鬼物凶物,而这又更加剧了他的惊恐害怕,最后只有跧伏于床下,再也不敢动了。作者通过对这位“大胆”儒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他自我吹嘘、言行不一的虚假行为,嘲讽了生活中那些说大话、说空话的人。

由于作者受当时文坛比较普遍的抄袭风气的影响, 《原化记》中也有一些作品在艺术上并不成熟,有因袭迹象,这在《采药民》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