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长篇讲史话本。为元至治(1321—1323)年间建安虞氏刊行的讲史话本集《全相平话五种》之一。作者不详。大约是宋以来讲史说话人演述历史故事所用的底本。它是现存极少的宋元话本之一。原本藏日本内阁文库,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回国并出版。今有文学古籍刊行社一九五六年影印本等。书分上、中、下三卷。叙述了战国时期燕国乐毅伐齐,与孙子斗智的故事。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仗着...

长篇讲史话本。为元至治(1321—1323)年间建安虞氏刊行的讲史话本集《全相平话五种》之一。作者不详。大约是宋以来讲史说话人演述历史故事所用的底本。它是现存极少的宋元话本之一。原本藏日本内阁文库,解放前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回国并出版。今有文学古籍刊行社一九五六年影印本等。

书分上、中、下三卷。叙述了战国时期燕国乐毅伐齐,与孙子斗智的故事。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仗着有孙子这样一个人才,有并吞天下之志。恰好孟子游说齐国,齐王封他为上卿,齐国大治。此时,孙子得知父亲孙操在燕国被囚辱,即奏准齐王,率二十万大军讨伐燕国,并杀了燕王脍及相子之,大胜返齐。然而乐极生悲,齐国舅发动了宫廷政变,杀了齐王,另立愍王,齐国大乱。孙子直谏不从,失望之余,诈死隐居。而此时燕国却在昭王的广施仁政之下,招贤纳士,得以复兴。不久,燕昭王得到了文武双全的贤士乐毅,封之为亚卿,任之以国政。为了复仇,燕王以乐毅为帅,联合秦、赵、韩、魏四国兵力,浩浩荡荡向齐国杀去,一路势如破竹,不仅破齐七十余城,而且入齐都,杀了齐王。齐失了孙子,一筹莫展。在这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孙子终于下山助齐。在他的率领下,终于杀得燕军大败,为齐国争得喘息的机会。乐毅又一次兴师伐齐,与孙子对阵。孙子劝说不行,二人遂各显神通,摆阵法相斗,不相上下。后双方各自请师傅下山助战。乐毅的师傅黄伯杨摆了“迷魂阵”,陷孙子于其中,孙子最后终于在师傅鬼谷子的帮助下,打破了“迷魂阵”,齐军大败燕军。双方终于讲和,众仙大受封赠,天下太平。

小说较好地塑造了孙子的形象。孙子名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孙子的故事,本书突出了孙子在与庞涓斗智之后与乐毅斗法的过程中的智慧、正直、沉着、勇敢的品质。孙子是齐国功臣,遭到邹国舅的妒忌,被迫隐退,但是他仍时刻关心着齐国的命运,在齐国危亡之时,毅然挺身而出,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不凡气度;面对齐军的一败涂地,他明察形势,一方面使反间计,使燕王召回乐毅,一方面使火牛计,杀得燕军大败,三下两下地就扭转了整个战局,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面对乐毅的强大攻势,他只身入虎穴,进燕营劝说乐毅回师,表现了他大智大勇的沉着气概。诸如此类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描写,使孙子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出来。而孙子被陷在迷魂阵中无计可施,最后在鬼谷子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的描写又使孙子的形象具有多样性。孙子也有弱点,他不是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人物塑造来看,比较真实。但总的来讲,由于作者较多地吸取了民间长期流传的故事,将孙子作了艺术性的夸张,使之具有明显的神异色彩。

此外,小说对战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连年战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现实也有所揭示。

与《全相平话五种》中其它四种相比,本书的神怪色彩尤为浓厚。譬如下卷中鬼谷先生破迷魂阵等情节的描写,显然出自虚构和传说。其中许多人鬼斗法,呼风唤雨的描写实属荒诞无稽。另外,在故事基本间架上,也多与史实不符。据史载,乐毅伐齐时,救齐国的是田单而不是孙子。作者将复兴齐国的功劳一古脑儿归于孙子,只能说明人民群众朴素的主观愿望和对孙子这一人物的喜爱,而并非历史人物的真实反映。这一点与基本上依据史实而创作的《秦并六国平话》有明显的区别。

此书题为“后集”,推测当有“前集”,惜今不见。本书开场有一段入话: “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两国。韩、赵两国不能当敌,即遣使请救于齐。齐遣孙子、田忌为帅,领兵救韩、赵两国。……其夜,孙子用计,捉了庞涓,就魏国合六国君主,斩了庞涓,报了刖足之仇。”以下便接入正文。这段“入话”略述了“前集”概貌,其内容与明刊《孙庞斗智》正相吻合。《七国春秋后集》不仅与《孙庞斗智》情节相衔接,而且许多人物和细节互相一致。据此可以推测《孙庞斗智》的祖本就是《七国春秋前集》(详见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