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南吴旧话录》(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南吴旧话录》(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志人小说集。 未见著录。《松江府志》题为李延昰作,未标卷数。据书中内容及有关材料分析,本书最早为李延昰六世祖西园老人口授,曾祖李尚絅补撰。李延昰的儿子汉征为全书作注释。李延昰的其他宗亲如李袭之、李中孚等也参加了编注工作。李汉征夭亡后,由李延昰整理补充,最后定稿成书。李延昰为明末清初人, 书成于顺治初年。作者临终前将自己全部藏书及《南吴旧话录》书稿交给了著名文...

志人小说集。 未见著录。《松江府志》题为李延昰作,未标卷数。据书中内容及有关材料分析,本书最早为李延昰六世祖西园老人口授,曾祖李尚絅补撰。李延昰的儿子汉征为全书作注释。李延昰的其他宗亲如李袭之、李中孚等也参加了编注工作。李汉征夭亡后,由李延昰整理补充,最后定稿成书。李延昰为明末清初人, 书成于顺治初年。作者临终前将自己全部藏书及《南吴旧话录》书稿交给了著名文人朱彝尊。朱氏藏本后来下落不明。现存本书有三种版本,差异较大。 一为嘉庆丁丑(1817)年张应时校刊本,六卷。书前有张应时序和朱彝尊为李延昰所作塔铭。这是本书目前已发现的最早刊本。二为光绪癸卯(1903)年陈蓉曙抄本,上下二卷,书后有吴仲怿跋语。此本一直罕为人知,解放后为谢国桢先生所得。一九八五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其作为《瓜蒂庵明清掌故丛刊》之一影印出版,方为世人所见。三为民国乙卯(1915)年吴重熹刊刻铅字本。二十四卷,卷为一类。书前有吴重熹序,据此序知该本系据商邱宋筠藏抄本排印。还有《松江府志》李延昰小传和胡祖谦、耿道冲、雷补同、阮惟和四人弁语。书后有佚名的阙文序和几则附录。其中六卷本与二卷本内容、条数基本相同。这两种本子的内容多见于二十四卷本,但二十四卷本的条数远远超出此二本。相比之下,二十四卷本为原作的可能性较大。

清初有一种专记某一地区人物事迹的志人小说,如《庭闻州世说》等,此书亦为其一。书中全记明代松江一带人物事迹。上起洪武,下迄崇祯,凡作者认为当地值得夸耀的文人淑女,几乎网罗殆尽。虽然这是一部李氏几代人完成的作品,但书中总的思想倾向却惊人地一致。总的说来,作品中呈现出一种传统的落后保守思想。 《孝友》一门,实际是一幅幅封建孝子图。他们或者割肉饷母(沈得四条),或者为孝辞官(高南州条)。这种愚腐的行为已经令人悲哀和怜悯,因为它不仅是为了博得父母的欢欣,更重要的是为了取得舆论的好评,混上一个廉价的孝子美名。然而最令人悲哀的则是舍弃功利目的、纯粹内向化的孝子。如:

唐二怀性至孝。父有房婢顾氏,意颇暱之,而对之佯作怒容。二怀能体父意,使其妇视婢加厚。妇曰:“君用心殊苦。”二怀应曰: “汝妇人也!不知为人父设,为之即知吾心。事父母也,仅欲美服珍馔,适其起居,则何地无曾闵。凡情中之情,意外之意,更须一一消息,方于子职有少许相应。

唐二怀的行为毫无功利追求,在他看来,尽孝道并不仅仅表现在吃饭穿衣这些表面的生活琐事上,最重要的是能体贴入微地顺从父母内心的情绪好恶。这可说是封建忠孝伦理思想最成功的杰作。在《闺彦》一门中,一大群节妇烈女充斥其中。其他各门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故事也每每可见。作者不是对这些行为从反面进行批评,而是处心积虑地从正面大力颂扬和鼓吹。这样就降低了作品思想意义的层次。

《南吴旧话录》虽然以宣扬封建思想为主,但仍包含一些积极的思想因素,最突出的就是作品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以相当的篇幅,反映倭寇暴行和人们强烈的民族爱国精神。如《忠义》门“乔春山”条写乔春山组织义勇民兵抗击。 《孝友》门“徐子裁”条写“倭躏泖西,子裁轻舟载亲避匿,适遇零倭。子裁遣舟先行,倮身辱倭。倭怒,共争缚子裁。子裁奋力,且骂且斗,故亲得脱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把爱国和忠孝作为一个统一物进行歌颂。甚至忠孝行为还可以感化敌人,进而达到爱国的目的。如《孝友》门“高于理”条写倭乱时高于理请代父受戮。倭竟受感化而去。作者在这里把封建伦理思想的作用,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使民族斗争的尖锐性服从于传统的忠孝观念。主观色彩太重, 并不可取。这些抗倭爱国故事中思想意义较高的是那些出身普通,功成退隐的抗敌英雄事迹。如《寄托》门“丐者”条:

丐者张二,倭乱,郡守双江方公募使泅水探贼,屡获真耗,且时斩贼首以献。赐以银牌犒金,俱不肯受。贼平,论功应世袭百户。郡县加以章服,张摇手曰: “吾安用此角带皂袍?朔望进辕门逐队叩头, 不啻贫优演剧。岂如往来乞食,得以自繇。 已忘于辱, 何羡乎荣?”或有问其杀倭事,则笑而不答。

从介子推坚隐绵山, 焚死不出仕,历代人们已把功成退隐作为民族心理的一个因子积淀下来。文中张二的品行即是这种积淀的表现之一,它与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更加具有夺目的光彩。在封建社会中功成退隐的行为不仅以不受荣禄而显示出人格品质的高尚,而且还隐含着不与当权者合作的潜在意义。因此它是传统道德中的健康积极成分。书中《忠义》门“王宪使苍头”条写王子嘉未遇时一苍头照顾体贴备至,及王富贵时则自请辞去。《闺彦》门“丐妇”条记一富子患梅毒后染其妾, 继又弃妾于野,为丐者收养治愈。丐者欲送回富家,妾不恋富家,甘为丐妇,都表现了这种品质。而作者把地位低下的普通人作为这些高尚人格故事的主人公,尤其令人瞩目。

作品中还有些故事,作者的本意是要宣扬封建道德观念,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使今天的读者了解到这种道德的害人之处。如《孝友》门“柳御史”条写柳惇就任监察御史后第一次穿上官服,其妾指官服上的图案与柳开玩笑。柳母闻讯后竟以犯家训为由,杖子遣其妾。 而柳母去世时,柳惇却于灵前抚受杖处悲号,以哀毁卒。作者欲以此宣扬封建孝道,但故事本身却反映了封建家法的残酷。又如《阴德》门“方明斋”条记一位孀妇夜就书生方明斋,方谕之以理,并允诺为其守秘。后方登第,妇亦被推为节妇。作者是要显示“天理”的力量,岂知这恰恰暴露了“天理”的吃人本质。

二十四卷本模仿《世说新语》按内容分类的体制。这是它与另二种版本的重要区别,也是其表现形式的一个重要特色。作者还善于在纷乱的社会生活中,撷取和遴选那些平凡、短暂、具体而又能从本质上准确反映生活的事件,为表现作者的思想题旨服务。这是作品模仿《世说新语》又一成功之处。前面提到“唐二怀”条之所以说它深刻地表现了封建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彻底毒害,其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作者对唐二怀体察父意这一生活中极为细小事件的发现与摄取。 “王宪使苍头”条则通过苍头在王子嘉未荣时的恭谨和授官后辞去的对比,充分显示苍头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驾驭和反映生活的能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