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星期三
首页/文史百科/《影谭》(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影谭》(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文言小说集。清管世灏(乾隆嘉庆间人)撰,参见附录小传。四卷,三十一篇,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书前有嘉庆六年自序,嘉庆七年其叔管题雁序,同治二年(1863)蛰庵居士序及周春、葛荃的题词。篇后有管题雁评语,称“柳衣氏曰”。本书先以钞本流传,直至光绪初年(1875前后)始由申报馆排印问世,收在《申报馆丛书》内,此后坊间翻刻颇多。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传奇小说和寓意...

文言小说集。清管世灏(乾隆嘉庆间人)撰,参见附录小传。四卷,三十一篇,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书前有嘉庆六年自序,嘉庆七年其叔管题雁序,同治二年(1863)蛰庵居士序及周春、葛荃的题词。篇后有管题雁评语,称“柳衣氏曰”。本书先以钞本流传,直至光绪初年(1875前后)始由申报馆排印问世,收在《申报馆丛书》内,此后坊间翻刻颇多。

本书大体上可分为传奇小说和寓意小说两种类型。基本上是以一个穷愁潦倒、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反映现实的,反映了这些人的人生追求和愤懑不平。寓意小说受《谐铎》等书影响较深,对社会上的某些黑暗现象极尽喜笑怒骂之能事。 《窦由》篇写了一个狗国,影射封建官僚机构,指斥统治者品格低下如狗。 《财神》、 《钱通神》等篇是揭露金钱罪恶的。特别着眼于金钱势力对知识分子的才能的摧残,和铜臭对人的灵魂的玷污。连“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不得不拜倒在财神的脚下。 《八仙赴试》、 《鬼榜》等篇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某些流弊,嘲弄了无耻文人追求功名利禄的丑态。 《虎变》篇通过人和虎联亲的故事,写人心惟危,人比虎还要凶残。 《酆都县洞》篇写的是阴间,在这里人鬼颠倒,鬼反而惧人三分。最后这两篇有一定概括性,可以说反映了作者对统治阶级内部人际关系的总体感受。象《谐铎》一样,这些作品也都把矛头指向了贪官污吏、豪商地主、无耻文人之流,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压抑感和愤恨情绪。但因作者喜用化抽象为具体的象征、讽喻的方法,很少写实,因而愤慨有余而缺乏深度。

传奇小说多是缠绵有致的爱情故事,较多地反映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和文采。男主人公多是坎坷不遇的穷书生,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女主人公多以花妖狐魅、月姊仙姝的面目出现,她们端庄妙丽,温顺闲静,富于才藻,实际上是一些大家闺秀。与《聊斋志异》、 《夜谭随录》等书中的的野性少女风范迥异。这些人的性格差别不大,往往给人以模糊雷同之感,只有少数人写得较有特色。 《绳技侠女》中的女侠,出身下层,恩怨分明,在智斗强敌时,身受致命重伤,但至死不露声色,几天后有人去看望她,才知她早已殒命。这是一个意志超人的巾帼英雄。 《鲍璧人》篇文情曲折,很有话本色彩。女主角素云,是年轻孀妇。她不甘孤寂,在爱情的角逐中,巧用心计,主动争夺,但一旦占了上风,又于心不忍,表示忏悔,主动补过。这是一个本质上善良而内心又较复杂的市民层人物。这些爱情故事,除了赞美青年男女的优美情操和纯真爱情外,还有另外的含义。这就是,穷书生与大家闺秀联姻,实质上就是投靠金钱权势。一旦婚姻成就,他们的境遇就发生变化, 伴随着“洞房花烛夜”而来的往往就是“金榜题名时”。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不强调心灵的契合,却用娇妻美妾、富贵神仙式的世俗生活来做点染,也恰好泄漏了作者的真实意图。在作者看来,那些在科考中蝇营狗苟、以求一逞的人是鄙俗的。其实,作者自己的这种人生追求也不高雅,对前者的嘲讽隐含着作者自己科场失意的埋怨。

作者较有文采,但社会阅历较浅,生活底子不厚,只有个别篇章附带地反映了一点人民疾苦,因此,整个说来,作品的内容不够充实,但艺术形式却较为精美。情节委宛,构思新颖,描写工致,语言典丽而富于节奏,诗词也有特色,都是本书的长处。除了受到《聊斋志异》、《谐铎》等书的明显影响之外,本书还受到白话小说的一些熏陶。如上文提到的《鲍璧人》篇,可以说是一篇文言拟话本。《群芳谱》篇写月宫万花园中的群芳,因有一支银桂投生尘世,也纷纷跟着下世“造历幻缘”,演出了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种由虚生实,真幻结合的写法,逼似《红楼梦》及《镜花缘》的格局。这里,也是具体而微的反映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互相影响的一些情况。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