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外记》(小说故事梗概_内容介绍)
清初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又称《台湾外纪》、 《台湾外志》、 《赐国姓郑成功全传》。三十则。康熙五十二年刊求无不获斋刊本,三十卷,后来的坊刻本亦题“求无不获斋刊”,并为十卷,嘉庆六年谢氏修辑之手抄本,为五十卷一百回。作者江日升,卷首有自序,署“九闽珠浦东旭氏江日升识”,另有陈祁永等序。江日升字东旭,清康熙年间福建人,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参见附录小传。除上述版本外,尚有上海申报馆排印本、广陵古籍刊行社影印《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黄永年藏抄本,及福建人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台湾外记》主要记载了郑成功祖孙四代抗击清兵、开发台湾的业绩。起自明天启辛酉年(1621),终至清康熙癸亥年(1683),前后计六十三年。书之大略是:明末天启年间,闽人郑芝龙去日本经商,娶日本翁氏女,生郑成功。后郑芝龙在海上起事,率众占领台湾,势力日益壮大。崇祯年间,明朝招安郑芝龙,封平国公。清兵入关南下,郑芝龙在闽抗清,旋即降清,进京后被害。郑芝龙降清时,郑成功年仅二十四岁,但坚守臣节,不从父命,仍在厦门抗清。为坚持抗清,郑成功收复了一度被荷兰侵略者占领的台湾, 大力开发,使这一荒芜之地日渐繁盛。清廷对郑时剿时抚,但成功坚不为动。郑成功死后,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但其势日衰。郑经死后,郑氏内乱,经长子郑克被杀,次子克塽继位。但大势已去,不到三年即降清。该书所记,不仅年代、重大事件均与史实相合,而且征引了很多奏疏和信函,特别是记录了其他同类书(如《先王实录》等)所没有的内容,如永历十三年(1659)郑成功围攻南京时,误中清军缓兵之计而败回闽南等事,多为他书所未见,弥足珍贵。只有少数事件由于传闻失误,或因认识水平不高而迷信符谶说法,与史实略有出入,但也未足为白玉之玷,故书中所记绝大部分是可信的。时人称“洵志称之大观,班、马之伦比也。” (《陈祈永序》) “笔力古劲,雅有龙门班掾风。” (《彭一楷序》),无一不以正史目之。
作者在记述史实之中,夹有场面与人物的描写,遗闻轶事亦时有所见。其中,郑成功对明朝的矢志不移、刚毅果敢,郑经之平庸好色、遇事狐疑,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该书史实的铺列过于芜杂,事件始末的叙述重于人物性格的刻划,若与班马比肩,实为过誉;但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笔记小说。
清初文禁森严,江日升敢于为“奉永历故朔三十有七年”(《陈祈永序》) “能痛哭知君而舍父, 克守臣节” (《自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作传,可谓颇具胆识。为了避祸,作者一再表示,他写此书, 不过是“闽人说闽事” (《自序》),并巧妙地援例说“今上亦命博学鸿词纂修明史,无避兴朝忌讳”(《凡例》)此书正可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 (《自序》),和正史一样,也是为了“诛犯顺不屈之人,存尽忠亡国之事”(《凡例》)。通观全书,虽对清廷多有颂词,但对郑成功的追慕景仰,溢于言表;悼明之情,亦寓其中。